首页--经济论文--财政、金融论文--金融、银行论文--中国金融、银行论文--汇兑、对外金融关系论文

国际游资对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影响的研究

摘要第6-7页
ABSTRACT第7-8页
第1章 导论第12-18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2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2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外文献综述第12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内文献综述第14-16页
    1.3 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第16-17页
    1.4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第17-18页
第2章 国际游资与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相关概念和基本理论第18-30页
    2.1 国际游资相关理论概述第18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国际游资的界定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国际游资的基本特征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国际游资流动的原因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国际游资流动的主要渠道第22-23页
    2.2 货币政策有效性相关理论概述第23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定义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货币政策有效性的衡量标准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因素第25-26页
    2.3 国际游资对货币政策有效性影响的基本理论第26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IS-LM-BP模型第26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三元悖论第28-30页
第3章 国际游资在我国的流动规模及现状分析第30-40页
    3.1 国际游资在我国流动规模的测算第30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对外汇储备增加额的调整第31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贸易顺差中隐藏的热钱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FDI中隐藏的热钱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国际游资在我国流动规模的测算结果第35-36页
    3.2 国际游资在我国流动规模的现状分析第36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2005-2008年:国际游资流入的爆发期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2009-2014年:国际游资流入流出的反复震荡期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2015-2016年:国际游资单方面流出的“加速期”第37-38页
    3.3 国际游资流动的潜在风险第38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加剧金融市场的波动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影响我国外汇市场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。第38-40页
第4章 国际游资对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影响的理论分析第40-45页
    4.1 国际游资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分析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国际游资通过货币乘数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国际游资通过基础货币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第41页
    4.2 国际游资对利率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分析第41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国际游资流入对利率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国际游资流出对利率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第42-43页
    4.3 国际游资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分析第43页
    4.4 国际游资对我国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影响分析。第43-45页
第5章 国际游资对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影响的实证研究第45-53页
    5.1 变量选择及数据处理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关键变量与数据说明第45-46页
    5.2 VAR模型的构建第46-4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描述性统计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平稳性检验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VAR模型的建立与参数估计第47-49页
    5.3 实证检验第49-5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VAR模型的稳定性检验与滞后阶数的确定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协整检验第50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第50-52页
    5.4 实证总结第52-53页
第6章 国际游资流动背景下提高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建议第53-58页
    6.1 加强国际游资的监管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建立国际游资监测预警体系第53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完善国际游资监测制度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6.1.3 严厉打击非法国际游资的流动第54页
    6.2 加快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第54-56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加快推进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第55-56页
    6.3 提高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效率第56-58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加快微观基础的再造第56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优化资本市场结构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6.3.3 适时适当的金融监管第57-58页
参考文献第58-61页
致谢第61-62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第62-63页

论文共6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商业银行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--基于网络DEA模型
下一篇:OFDI影响母国金融发展的机理及效应研究--基于双重路径视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