育龄职业女性的二孩生育意愿研究--以南京市为例
| 摘要 | 第4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7页 |
| 一、绪论 | 第10-21页 |
| (一)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| 第10-12页 |
| 1.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| 2.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| (二)相关文献综述 | 第12-16页 |
| 1.国外相关文献研究 | 第12-14页 |
| 2.国内相关文献研究 | 第14-15页 |
| 3.对国内外文献综述的评析 | 第15-16页 |
| (三)理论依据 | 第16-17页 |
| 1.社会性别理论 | 第16页 |
| 2.“角色丛”与角色紧张理论 | 第16-17页 |
| (四)概念界定 | 第17-18页 |
| 1.职业女性 | 第17页 |
| 2.生育意愿 | 第17-18页 |
| (五)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| 第18-19页 |
| 1.研究对象 | 第18页 |
| 2.研究方法 | 第18-19页 |
| (六) 研究框架 | 第19-21页 |
| 二、调查对象的生育意愿状况分析 | 第21-31页 |
| (一)调查对象样本概况 | 第21-24页 |
| 1.年龄构成 | 第21页 |
| 2.受教育程度 | 第21页 |
| 3.职业和单位构成 | 第21-22页 |
| 4.婚姻和子女状况 | 第22-23页 |
| 5.家庭收支情况 | 第23页 |
| 6.住房情况 | 第23-24页 |
| (二)调查对象的二孩意愿情况 | 第24-25页 |
| 1.调查对象的生育计划 | 第24-25页 |
| 2.调查对象的理想二孩性别 | 第25页 |
| (三) 不同特征群体的二孩意愿的比较 | 第25-31页 |
| 1.不同年龄段的二孩生育意愿的比较 | 第25-26页 |
| 2.不同职业和单位性质的二孩生育意愿比较 | 第26-28页 |
| 3.育有一子(女)的二孩生育意愿的比较 | 第28-29页 |
| 4.不同家庭月收入的二孩生育意愿的比较 | 第29-31页 |
| 三、二孩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| 第31-49页 |
| (一)与二孩生育配套的相关制度缺失 | 第31-33页 |
| 1.生育保险制度尚不健全 | 第31-32页 |
| 2.生育产假和配偶陪产假制度没有及时跟进 | 第32-33页 |
| (二)职业女性在“工作-家庭”中的角色冲突 | 第33-39页 |
| 1.养育孩子经济压力大 | 第33-35页 |
| 2.担忧职业发展受阻 | 第35-38页 |
| 3.职业女性家务负担重 | 第38-39页 |
| (三)家庭成员对二孩态度和行为支持的背离 | 第39-45页 |
| 1.父职养育缺失 | 第40-42页 |
| 2.长子(女)缺少分享意识 | 第42-43页 |
| 3.代际支持的悖论 | 第43-45页 |
| (四)社会公共服务相对滞后 | 第45-49页 |
| 1.婴幼儿托育服务体系不健全 | 第45-47页 |
| 2.妇幼保健的医疗资源与服务供给不足 | 第47-49页 |
| 四、对策及建议 | 第49-54页 |
| (一)制订鼓励性配套政策 | 第49-50页 |
| 1.尽快出台父职育儿的相关政策 | 第49页 |
| 2.完善女性生育保险制度 | 第49-50页 |
| (二)缓解职业女性双重压力 | 第50-51页 |
| 1.多方分担二孩养育成本 | 第50页 |
| 2.平衡职业女性“工作-家庭”困境 | 第50-51页 |
| 3.加强性别平等的舆论引导 | 第51页 |
| (三)建立健全公共服务体系 | 第51-54页 |
| 1.大力发展科学完备的社会化托幼服务 | 第51-52页 |
| 2.加快完善妇幼保健医疗服务体系 | 第52-54页 |
| 五、结语 | 第54-56页 |
| (一)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| 第54-55页 |
| (二)本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| 第55-56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6-60页 |
| 附录1 调查问卷 | 第60-63页 |
| 附录2 访谈提纲 | 第63-64页 |
| 附录3 访谈对象背景资料 | 第64-65页 |
| 致谢 | 第6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