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世界各国经济概况、经济史、经济地理论文--中国经济论文--地方经济论文

陕西汉江流域生态环境与经济耦合发展研究

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-5页
1 绪论第8-14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8-9页
    1.2 研究意义第9-10页
    1.3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10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内容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方法第11-12页
    1.4 论文框架第12-14页
2 文献综述及相关理论概述第14-32页
    2.1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4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流域生态环境与经济研究第14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环境与经济相互作用关系研究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生态环境与经济系统耦合研究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研究述评第20-21页
    2.2 相关概念界定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生态环境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流域与流域经济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生态环境与经济耦合发展第23页
    2.3 相关理论概述第23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生态经济学理论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26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系统耦合理论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第29-32页
3 陕西汉江流域生态环境与经济现状分析第32-58页
    3.1 陕西汉江流域生态环境现状第32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自然环境发展现状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环境保护有待加强第33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环境质量不断改善第36-38页
    3.2 陕西汉江流域经济现状第38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经济规模稳步扩大第38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产业结构有待优化第41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经济效益持续提升第43-45页
    3.3 陕西省汉江流域生态环境与经济综合分析第45-5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负荷相关性分析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环境库茨涅兹曲线分析第46-58页
4 陕西汉江流域生态环境与经济耦合发展模型构建第58-68页
    4.1 指标体系的构建第58-6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第58-59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第59-62页
    4.2 耦合发展测度模型构建第62-6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子系统综合评价指数测算第62-6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生态环境与经济复合系统耦合度测算第63-6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生态环境与经济复合系统耦合发展度测算第64-65页
    4.3 耦合发展度影响因素分析模型第65-68页
5 陕西汉江流域生态环境与经济耦合发展的实证分析第68-86页
    5.1 子系统综合发展评价第68-73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生态环境子系统综合评价指数分析第68-71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经济子系统综合评价指数分析第71-73页
    5.2 生态环境与经济复合系统耦合度及耦合发展度评价第73-8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宝鸡市耦合度及耦合发展度分析第73-7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商洛市耦合度及耦合发展度分析第75-7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安康市耦合度及耦合发展度分析第77-7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汉中市耦合度及耦合发展度分析第79-80页
    5.3 陕西汉江流域整体耦合度与耦合发展度评价第80-82页
    5.4 收敛性检验第82-83页
    5.5 耦合发展度影响因素分析第83-86页
6 政策建议第86-94页
    6.1 发展绿色经济增长模式第86-88页
    6.2 加快流域经济结构调整第88-89页
    6.3 提高流域生态治理能力第89-91页
    6.4 构建生态环境保障措施第91-94页
7 结论及展望第94-96页
    7.1 研究结论第94-95页
    7.2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95-96页
致谢第96-97页
参考文献第97-103页
研究生期间参与课题情况第103页

论文共10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污染规避的中国出口产业结构优化研究--一个贸易、环境政策协调的CGE分析框架
下一篇:高校主导型创新生态系统协同演进研究--以国家大学科技园为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