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工业经济论文--信息产业经济(总论)论文

大数据审计理论与运用研究--以财务欺诈检测为例

中文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页
第1章 导论第9-26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9-11页
    1.2 研究意义第11-12页
    1.3 研究现状第12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大数据概念界定第12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国外大数据审计相关研究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国内大数据审计相关研究第23-24页
    1.4 研究内容与框架第24页
    1.5 创新与不足第24-26页
第2章 基本理论第26-30页
    2.1 持续审计理论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持续审计背景与概念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大数据与持续审计第26-27页
    2.2 风险导向审计理论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风险导向审计背景与概念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大数据与风险导向审计第27-28页
    2.3 审计信息理论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审计信息理论背景与概念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大数据与审计信息第28-29页
    2.4 基本小结第29-30页
第3章 大数据审计应用分析第30-49页
    3.1 可行性分析第30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历史使用分析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成本效益分析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期望分析第32-33页
    3.2 优势分析第33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预测能力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欺诈活动识别能力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异常识别能力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时效性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降低审计固有风险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6 总结分析第36页
    3.3 局限性分析第36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现有审计实务支撑能力第36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审计决策性质局限性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审计决策种类局限性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审计决策对数据关系局限性第40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信息超载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6 理论无用性第44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8 总结分析第47页
    3.4 大数据审计与传统审计比较分析第47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审计时效性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审计范围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审计方法第48-49页
第4章 大数据审计分析框架—以财务欺诈检测为例第49-59页
    4.1 财务欺诈检测背景分析第49-50页
    4.2 财务欺诈大数据审计分析框架第50-5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数据采集与预处理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特征集第54-5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机器学习分类器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层叠堆栈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5 技术基础第58页
    4.3 分析性框架未来研究第58-59页
第5章 总结与未来研究机会第59-63页
    5.1 结论与建议第59-60页
    5.2 未来研究第60-6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大数据与审计流程再设计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大数据与内部审计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大数据与审计人力资源管理第6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大数据与实时智能审计第62-63页
参考文献第63-72页
致谢第72-73页

论文共7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DEA方法的我国上市商业银行效率研究
下一篇:管理者法律背景与审计费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