村民自治背景下的“禅让制”--以河南省S村为个案
中文摘要 | 第8-10页 |
Abstract | 第10-11页 |
第一章 导论 | 第12-23页 |
1.1 问题的缘起 | 第12-13页 |
1.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3-14页 |
1.3 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14-19页 |
1.4 概念界定 | 第19-20页 |
1.5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| 第20-21页 |
1.6 村庄概况 | 第21-23页 |
第二章 S村“禅让制”的运作机制 | 第23-35页 |
2.1 村庄政治精英谱系 | 第23-25页 |
2.2 村支书物色“接班人” | 第25-27页 |
2.3 村支书掌控下的村委会选举 | 第27-30页 |
2.4 村支书对政治资本的运作 | 第30-35页 |
第三章 村庄“禅让制”赖以存在的社会政治生态 | 第35-41页 |
3.1 经济落后村庄政治权力的低烈度竞争 | 第35-36页 |
3.2 异化的乡村关系对“禅让制”的支撑 | 第36-37页 |
3.3 村民的传统政治文化 | 第37-38页 |
3.4 挥之不去的家族势力 | 第38-41页 |
第四章 :“禅让制”下的治理绩效和民意 | 第41-48页 |
4.1 “禅让制”下的制度运行 | 第41-43页 |
4.2 “禅让制”下的村庄治理 | 第43-44页 |
4.3 “禅让制”下的村庄秩序 | 第44-45页 |
4.4 “禅让制”下的村干部权威 | 第45-48页 |
第五章: 结论与建议 | 第48-54页 |
5.1 基本结论 | 第48页 |
5.2 对策建议 | 第48-53页 |
5.3 研究局限 | 第53-5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4-60页 |
附录一 访谈提纲 | 第60-62页 |
附录二 被访者信息 | 第62-63页 |
致谢 | 第63-64页 |
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| 第6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