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7页 |
1.1 课题背景和意义 | 第10-12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4页 |
1.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| 第14-15页 |
1.4 论文章节安排 | 第15-17页 |
第二章 基于多源日志网络威胁态势评估体系结构和相关知识 | 第17-29页 |
2.1 网络日志获取与分类 | 第17-21页 |
2.1.1 UNIX/Linux系统日志 | 第17-18页 |
2.1.2 网络设备日志 | 第18-20页 |
2.1.3 应用系统日志 | 第20-21页 |
2.2 多源日志中安全信息提取技术 | 第21-23页 |
2.2.1 多源日志中常见攻击模式 | 第21-22页 |
2.2.2 系统取证技术 | 第22-23页 |
2.3 多源日志融合技术 | 第23-25页 |
2.3.1 网络安全日志融合方法 | 第23-24页 |
2.3.2 多源日志信息融合的系统框架 | 第24-25页 |
2.4 基于攻击图的网络威胁态势评估技术 | 第25-27页 |
2.4.1 攻击图的发展概述 | 第25-27页 |
2.4.2 基于MulVAL推理机框架技术 | 第27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27-29页 |
第三章 基于改进UHAD框架的多源日志安全事件提取 | 第29-43页 |
3.1 海量日志预处理 | 第29-31页 |
3.1.1 日志过滤 | 第29-30页 |
3.1.2 日志规范化 | 第30-31页 |
3.2 基于时间阈值的UHAD框架 | 第31-33页 |
3.2.1 基于微簇理论的时间阈值UHAD框架 | 第31-32页 |
3.2.2 基于微簇的时间阈值 | 第32-33页 |
3.3 多源日志中Str-FSFDP聚类算法的应用 | 第33-38页 |
3.3.1 日志属性提取 | 第34-36页 |
3.3.2 混合属性关联分析 | 第36页 |
3.3.3 给予权重的距离矢量计算 | 第36-37页 |
3.3.4 自定义簇中心和噪声 | 第37-38页 |
3.4 实验设计与结果 | 第38-42页 |
3.4.1 基于时间阈值UHAD框架的日志聚合率实验设计与结果 | 第38-39页 |
3.4.2 IP关联实验设计与结果 | 第39-40页 |
3.4.3 采用Str-FSFDP聚类算法准确度和误报率的实验设计与结果 | 第40-41页 |
3.4.4 簇中的安全事件提取的实验设计与结果 | 第41-42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42-43页 |
第四章 基于活动理论的矛盾化攻击图动态评估 | 第43-55页 |
4.1 基于攻击行为的活动理论模型 | 第43-45页 |
4.1.1 基于攻击的活动理论模型 | 第43-44页 |
4.1.2 ATM中的矛盾矢量 | 第44-45页 |
4.2 攻击者亏损/增益中的矛盾矢量 | 第45-48页 |
4.2.1 基于MulVal的攻击图生成 | 第45-46页 |
4.2.2 攻击(Loss/Gain)的数学计算 | 第46-48页 |
4.3 基于预算的最小二乘遗传算法求最佳路径 | 第48-50页 |
4.3.1 基于无偏差量的最小二乘遗传算法 | 第48-50页 |
4.3.2 基于最佳路径的动态风险评估 | 第50页 |
4.4 实验设计与结果 | 第50-54页 |
4.4.1 攻击者预算的最佳选择实验设计与结果 | 第50-51页 |
4.4.2 改进最小二乘遗传算法生成最优种群实验设计与结果 | 第51-53页 |
4.4.3 基于证据的动态评估实验设计与结果 | 第53-54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54-55页 |
第五章 基于多源日志威胁态势动态评估原型系统 | 第55-60页 |
5.1 原型系统总体设计 | 第55-56页 |
5.2 线下模块的设计与分析 | 第56-58页 |
5.2.1 网络轮廓图像 | 第56-58页 |
5.2.2 主机画像 | 第58页 |
5.3 线上模块的设计与分析 | 第58-59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59-60页 |
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60-62页 |
6.1 总结 | 第60-61页 |
6.2 展望 | 第61-6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2-65页 |
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| 第65-66页 |
致谢 | 第6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