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学论文--中国文学论文--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--诗歌、韵文论文--诗歌论文

初唐诗歌对偶研究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绪论第9-20页
    第一节 初唐诗歌对偶问题研究综述第9-14页
    第二节 初唐诗歌对偶溯源第14-17页
    第三节 初唐诗歌对偶的研究意义第17-18页
    第四节 基本概念界定第18-20页
第一章 古典诗歌对偶的创作基础和审美原理第20-34页
    第一节 古典诗歌对偶的创作基础第20-24页
    第二节 古典诗歌对偶的审美原理第24-34页
第二章 初唐诗学著作中的对偶学第34-51页
    第一节 古典诗歌对偶的分类标准第34-36页
    第二节 初唐诗学著作中对偶类型的划分第36-44页
    第三节 初唐诗学著作对诗歌对偶认识的深化第44-51页
第三章 初唐诗歌对偶的创作实践第51-67页
    第一节 初唐诗歌对偶的总体概况第51-62页
    第二节 初唐诗歌对偶的艺术水平第62-67页
第四章 对偶与初唐诗歌的格律化第67-87页
    第一节 对偶与初唐诗歌句法律化的相互作用第68-70页
    第二节 初唐诗歌偶句句法律化的具体体现第70-82页
    第三节 初唐诗歌中对偶与平仄的关系第82-87页
结语第87-90页
参考文献第90-94页
附录第94-113页
    附录一 初唐接近五律的诗中偶句平仄失对的其他例子第94-97页
    附录二 初唐五言八句诗中的工对、巧对和自然对的其他例子第97-104页
    附录三 初唐五言八句诗中对句句法律化的其他例子第104-113页
后记第113页

论文共11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论乾嘉学术思潮与《镜花缘》创作之关系
下一篇:面对永恒而战栗:吴兴华四十年代前期新诗创作探幽(1940-1945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