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医药、卫生论文--中国医学论文--中国少数民族医学论文

藏药榜那的鉴别及炮制减毒研究

摘要第5-7页
abstract第7-9页
第1章 绪论第14-25页
    1.1 榜那研究背景第14页
    1.2 研究目的第14页
    1.3 研究内容第14-15页
    1.4 研究意义第15页
    1.5 榜那考证第15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榜那藏医典籍考证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本草考证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5.3 中(藏)药标准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1.5.4 小结第19-20页
    1.6 榜那化学成分研究第20-21页
    1.7 榜那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7.1 抗炎作用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7.2 镇痛作用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1.7.3 抑菌作用第22页
    1.8 乌头属类药材炮制研究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8.1 炮制机理研究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8.2 藏医对榜那的炮制研究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1.8.3 中医对乌头的炮制研究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1.8.4 现代炮制方法研究第23-24页
    1.9 课题来源第24-25页
第2章 榜那的生药学研究第25-35页
    2.1 药材来源第25页
    2.2 藏药榜那的药材性状鉴别第25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铁棒锤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多裂乌头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小结与讨论第28页
    2.3 藏药榜那的显微鉴别第28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实验仪器、试剂及药材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实验方法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实验结果第29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小结第33页
    2.4 藏药榜那的粉末鉴别第33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实验仪器、试剂及药材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实验方法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实验结果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4.4 小结第34-35页
第3章 基于DNA条形码的乌头属植物鉴别研究第35-45页
    3.1 实验仪器、试剂与药材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实验仪器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实验试剂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实验药材第35-37页
    3.2 实验方法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DNA提取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DNA序列数据分析第38页
    3.3 实验结果分析第38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序列分析第38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二级结构预测第42-43页
    3.4 小结与讨论第43-45页
第4章 藏药榜那的定性鉴别第45-52页
    4.1 实验仪器与材料第45页
    4.2 色谱条件第45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检测波长的选择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流动相pH的选择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色谱条件第47页
    4.3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第47-48页
    4.4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第48页
    4.5 实验结果第48-51页
    4.6 小结与讨论第51-52页
第5章 铁棒锤及其习用品中3种生物碱的含量测定第52-61页
    5.1 实验仪器、药材、对照品第52页
    5.2 色谱条件第52-53页
    5.3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第53页
    5.4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第53页
    5.5 系统适应性考察第53-54页
    5.6 方法学考察第54-56页
        5.6.1 线性关系考察第54页
        5.6.2 精密度试验第54页
        5.6.3 稳定性试验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5.6.4 重复性试验第55页
        5.6.5 加样回收率试验第55-56页
    5.7 样品的含量测定第56-59页
    5.8 讨论第59页
        5.8.1 流动相的选择第59页
        5.8.2 测定结果分析第59页
    5.9 小结第59-61页
第6章 榜那炮制前后化学成分研究第61-67页
    6.1 榜那不同炮制品的制备第61-63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实验仪器、材料、对照品第61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炮制品的制备第61-63页
    6.2 榜那炮制前后化学成分研究第63-65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第63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第63页
        6.2.3 色谱条件第63页
        6.2.4 实验结果第63-65页
    6.3 小结与讨论第65-67页
结论第67-69页
致谢第69-70页
参考文献第70-78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8页

论文共7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近现代名家医案探析中老年失眠的证治规律
下一篇:彝药汝无糯鸡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活性部位筛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