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6-8页 |
abstract | 第8-9页 |
文献综述 | 第13-25页 |
第一章 猪肉品质的研究进展 | 第13-20页 |
1.1 猪肉品质 | 第13-14页 |
1.1.1 猪肉肉质性状 | 第13-14页 |
1.2 猪肌内脂肪对肉品质的影响 | 第14-17页 |
1.2.1 猪肌内脂肪概述 | 第14-16页 |
1.2.2 肌内脂肪与肉品质的关系 | 第16-17页 |
1.3 影响肌内脂肪沉积的因素 | 第17-18页 |
1.3.1 遗传因素 | 第17页 |
1.3.2 饲料营养 | 第17-18页 |
1.3.3 饲养管理条件 | 第18页 |
1.3.4 出栏体重 | 第18页 |
1.4 猪肉脂肪酸与氨基酸的研究进展 | 第18-20页 |
1.4.1 脂肪酸与猪肉品质关系 | 第18-19页 |
1.4.2 氨基酸与猪肉品质关系 | 第19-20页 |
第二章 脂滴的生物学研究进展 | 第20-25页 |
2.1 脂滴的介绍 | 第20-24页 |
2.1.1 脂滴的形态结构及分布 | 第20-21页 |
2.1.2 脂滴的相关蛋白 | 第21页 |
2.1.3 脂滴的生理功能 | 第21-22页 |
2.1.4 脂滴的形成机制 | 第22页 |
2.1.5 脂滴相关代谢酶研究进展 | 第22-24页 |
2.2 脂滴分离方法的研究 | 第24-25页 |
试验研究 | 第25-45页 |
前言 | 第25-26页 |
第三章 肌内脂肪对育肥猪肉品质的影响 | 第26-35页 |
3.1 材料与方法 | 第26-27页 |
3.1.1 试验猪的选择及饲养管理 | 第26-27页 |
3.1.2 试验猪的屠宰 | 第27页 |
3.1.3 测定指标和方法 | 第27页 |
3.1.4 数据统计及分析 | 第27页 |
3.2 结果分析 | 第27-31页 |
3.2.1 不同屠宰体重对育肥猪肌内脂肪含量的影响 | 第27-28页 |
3.2.2 不同屠宰体重对育肥猪生长性能及胴体性状的影响 | 第28页 |
3.2.3 不同屠宰体重对育肥猪肉品质性状的影响 | 第28-29页 |
3.2.4 不同屠宰体重对育肥猪肌肉中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| 第29-30页 |
3.2.5 不同屠宰体重对育肥猪肌肉中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| 第30-31页 |
3.3 讨论 | 第31-34页 |
3.3.1 不同体重对育肥猪肌内脂肪含量的影响 | 第31-32页 |
3.3.2 肌内脂肪对猪肉品质的影响 | 第32页 |
3.3.3 不同体重对育肥猪肉胴体性状的影响 | 第32页 |
3.3.4 不同屠宰体重对育肥猪肉品质的影响 | 第32-33页 |
3.3.5 不同屠宰体重对猪肉中脂肪酸的影响 | 第33页 |
3.3.6 不同屠宰体重对猪肉中氨基酸的影响 | 第33-34页 |
3.4 小结 | 第34-35页 |
第四章 猪肌内脂滴的分离纯化及鉴定 | 第35-41页 |
4.1 试验材料与方法 | 第35-36页 |
4.1.1 试验猪及组织采集 | 第35页 |
4.1.2 化学试剂 | 第35页 |
4.1.3 试验器材 | 第35-36页 |
4.1.4 试验方法 | 第36页 |
4.2 脂滴分离及纯化 | 第36-37页 |
4.2.1 组织均质化 | 第36页 |
4.2.2 离心分离脂滴 | 第36-37页 |
4.3 脂滴形态学观察 | 第37-38页 |
4.4 考马斯亮蓝染色蛋白的鉴定 | 第38-39页 |
4.5 分离的脂滴纯度分析 | 第39页 |
4.6 讨论 | 第39-40页 |
4.7 小结 | 第40-41页 |
第五章 猪肌内脂滴成脂的调控研究 | 第41-45页 |
5.1 试验材料 | 第41页 |
5.2 方法 | 第41页 |
5.2.1 组织切片及油红O染色 | 第41页 |
5.2.2 脂滴分离纯化方法 | 第41页 |
5.2.3 WesternBlot | 第41页 |
5.2.4 数据统计与分析 | 第41页 |
5.3 结果 | 第41-43页 |
5.3.1 不同屠宰体重肌内脂滴的形态观察 | 第41-42页 |
5.3.2 纯化肌内的脂滴关键代谢蛋白的表达 | 第42-43页 |
5.4 讨论 | 第43-44页 |
5.5 小结 | 第44-45页 |
结论、创新点及进一步研究内容 | 第45-4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6-54页 |
附录 | 第54-57页 |
缩略词 | 第57-58页 |
致谢 | 第58-59页 |
作者简介 | 第5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