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世界各国经济概况、经济史、经济地理论文--中国经济论文--人民生活状况论文--人民消费水平、结构论文

重庆市居民低碳消费行为影响因素及区域差异研究--以都市功能核心区和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为例

中文摘要第3-4页
英文摘要第4-5页
1 绪论第9-15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9-10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-12页
    1.3 研究意义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理论意义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实践意义第12-13页
    1.4 研究目的与内容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研究目的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研究内容第13页
    1.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研究思路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研究方法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1.5.3 技术路线第14-15页
2 文献综述第15-27页
    2.1 低碳消费行为的内涵研究第15-16页
    2.2 低碳消费行为影响因素研究第16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内部因素第16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人口统计特征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外部情境因素第19-20页
    2.3 低碳消费行为相关理论基础研究第20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早期线性模型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理性行为理论(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,TRA)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计划行为理论(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,TPB)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负责任的环境行为模型(Model of Responsible Environmental Behavior)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5 态度—行为—情境(外部条件)模型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6 价值信念规范理论VBN第24-27页
3 居民低碳消费行为研究模型构建第27-36页
    3.1 研究变量界定第27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低碳消费行为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生态价值观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低碳消费知识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低碳责任感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5 主观规范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6 低碳消费意向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7 低碳消费经济性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8 低碳宣传第32页
    3.2 研究模型构建第32-33页
    3.3 研究假设第33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生态价值观与低碳消费意向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低碳消费知识与低碳消费意向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低碳责任感与低碳消费意向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主观规范与低碳消费意向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低碳消费意向与低碳消费行为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6 情境因素与低碳消费意向、低碳消费行为第34-36页
4 重庆市居民低碳消费行为实证分析第36-54页
    4.1 研究设计第36-4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研究分析方法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问卷设计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相关概念的量表设计第36-3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预调查研究第38-41页
    4.2 正式调查研究第41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数据的收集与样本概况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正式量表的效度与信度检验第42-47页
    4.3 研究假设检验第47-5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数据的收集与样本概况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模型假设检验结果与解释第48-54页
5 都市功能核心区、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居民低碳消费行为差异实证第54-58页
    5.1 都市功能核心区、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概况对比第54-55页
    5.2 不同功能区差异实证第55-56页
    5.3 多组群实证结果与分析第56-58页
6 结论与展望第58-63页
    6.1 主要研究结论第58-59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不同功能区在低碳消费行为影响因素以及影响程度存在差异第58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低碳消费经济性是引发两类低碳消费行为的最重要因素第58页
        6.1.3 低碳宣传是习惯性低碳消费行为的形成的最大影响因素第58-59页
        6.1.4 低碳消费意向是内部因素和外部情景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,也是内在因素影响应为的重要中介第59页
    6.2 政策建议第59-61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宣传有的放矢,政策因地制宜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加大资金投入,完善政策机制,强化经济刺激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6.2.3 政府带头,树立试点,发挥榜样作用,推广低碳消费第61页
    6.3 研究局限与未来展望第61-63页
致谢第63-64页
参考文献第64-68页
附录第68-72页

论文共7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多层次资本市场对技术创新的影响
下一篇:湖南省产业结构优化研究--基于地级市的面板数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