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畜牧、动物医学、狩猎、蚕、蜂论文--动物医学(兽医学)论文--兽医基础科学论文--家畜微生物学(兽医病原微生物学)论文--家畜病毒学论文

猪δ冠状病毒(PDCoV)的S1蛋白原核表达与单克隆抗体制备

摘要第5-7页
Abstract第7-8页
英文缩略词表第9-17页
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第17-29页
    1. PDCoV的研究进展第17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1 PDCoV感染临床症状及流行情况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 病毒的形态结构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1.3 基因组及蛋白第18-2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.1 ORFla、ORFlb基因及蛋白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.2 结构蛋白及基因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.3 ORF6和ORF7及蛋白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4 PDCoV感染的病理特征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5 PDCoV的诊断与检测技术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5.1 病原学检测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5.2 免疫学方法第23-24页
    2. 单克隆抗体(Monoclonal antibody,mAb)在PDCoV中的研究进展第24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1 单克隆抗体技术概述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2.2 单克隆抗体在动物疫病的应用研究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1 单克隆抗体对动物传染性疾病的治疗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2 单克隆抗体在疾病诊断方面研究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3 单克隆抗体在抗原变异及蛋白功能方面研究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2.3 PDCoV单克隆抗体的研究进展第26-28页
    3.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28-29页
第二部分 研究内容第29-89页
    第一章 PDCoV S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第29-49页
        1. 材料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 生物材料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 细菌菌株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 质粒与载体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4 主要试剂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5 主要仪器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2. 方法第29-3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 引物设计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 PDCoV S基因的克隆第30-3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1 PDCoV RNA的提取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2 PDCoV S基因RT-PCR扩增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3 PDCoV S基因的克隆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4 PDCoV S基因遗传进化分析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 结果第33-4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 RT-PCR鉴定结果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 S基因序列分析第34-3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 S基因遗传进化树的构建第38-4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4 S蛋白特性分析第41-4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4.1 S蛋白的基本特性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4.2 S蛋白二级结构的预测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4.3 S蛋白疏水性的分析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4.4 S蛋白信号肽分析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4.5 S蛋白跨膜区分析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4.6 S蛋白的糖基化位点及抗原表位预测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 讨论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1 PDCoV S基因的序列分析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 PDCoV S蛋白分子特性的分析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5. 小结第48-49页
    第二章 PDCoV的S1蛋白的原核表达与鉴定第49-66页
        1. 材料第4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 细菌菌株第4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 质粒与载体第4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 主要试剂第4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4 主要仪器第49页
        2. 方法第49-5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 目的基因S1区的选择、引物设计及扩增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 重组质粒pET-22-S1的构建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 重组表达质粒pET-22-S1的转化、筛选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4 重组表达质粒pET-22-S1的鉴定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5 重组S1蛋白表达初步鉴定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6 重组蛋白的免疫印迹分析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7 重组蛋白表达诱导条件的优化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7.1 诱导温度的优化第5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7.2 IPTG浓度的优化第5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7.3 诱导时间的优化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8 重组蛋白的大量诱导表达第5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9 重组蛋白的可溶性分析及纯化、浓缩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9.1 菌体的超声破碎第5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9.2 重组蛋白的分离纯化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9.3 重组蛋白的浓缩第54页
        3. 结果第54-6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 重组质粒pET-22-S1的构建与鉴定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 重组蛋白的初步表达及鉴定第55-5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 重组蛋白S1原核表达诱导条件的优化第57-6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.1 诱导温度的优化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.2 IPTG浓度的优化第58-5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.3 诱导时间的优化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4 重组蛋白S1的可溶性分析第60-6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4.1 重组蛋白的可溶性分析第60-6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4.2 重组蛋白的浓缩第62-63页
        4. 讨论第63-6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1 蛋白表达用目的基因的选择第63-6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 重组蛋白S1的表达及优化第64-6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3 重组蛋白的可溶性分析及纯化第65页
        5. 小结第65-66页
    第三章 PDCoV S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第66-89页
        1. 材料第6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 病毒、细胞及实验动物第6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 主要试剂第6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 主要仪器第66页
        2. 方法第66-7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 抗原浓度测定第66-6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 BALB/c小鼠的免疫第6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 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第67-6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4 临界值的确定第6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5 杂交瘤细胞的制备第68-7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5.1 BALB/c小鼠血清效价的测定第6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5.2 SP2/0细胞的培养第6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5.3 饲养层细胞的制备第68-6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5.4 脾细胞的制备第6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5.5 细胞融合第69-7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5.6 阳性杂交瘤细胞的筛选及亚克隆第70-7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5.7 阳性杂交瘤细胞的扩大培养、冻存及复苏第7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6 单克隆抗体的大量制备第71-7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6.1 BALB/c小鼠腹水的制备第7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6.2 单克隆抗体亚型的鉴定第71-7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6.3 单克隆抗体的纯化第72-7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7 单克隆抗体特性的鉴定第7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7.1 杂交瘤细胞培养液上清和纯化后单克隆抗体的ELISA效价测定第7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7.2 杂交瘤细胞稳定性测定第7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7.3 Western-Blot分析第7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7.4 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分析第73页
        3. 结果第73-8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 抗原浓度的测定第73-7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 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第74-7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 临界值的确定第75-7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4 杂交瘤细胞的制备第76-8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4.1 BALB/c小鼠血清效价的测定第7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4.2 SP2/0细胞的培养第76-7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4.3 饲养层细胞和脾细胞的制备第7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4.4 细胞融合及阳性杂交瘤细胞的筛选第78-7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4.5 阳性杂交瘤的筛选及亚克隆第79-8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5 单克隆抗体的大量制备第80-8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5.1 BALB/c小鼠腹水的制备第80-8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5.2 单克隆抗体亚型的测定第81-8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5.3 单克隆抗体的纯化第82-8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6 单克隆抗体特性的鉴定第83-8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6.1 单克隆抗体的ELISA效价测定第83-8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6.2 杂交瘤细胞稳定性的测定第8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6.3 单克隆抗体的Western-Blot分析第84-8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6.4 单克隆抗体特异性的测定第86页
        4. 讨论第86-8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1 抗原的选择及BALB/c小鼠的免疫第86-8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 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第8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3 细胞的融合及杂交瘤细胞的筛选第8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4 抗S1蛋白单克隆抗体4G11的特性分析第87-88页
        5. 小结第88-89页
结论第89-90页
本研究的创新点第90-91页
参考文献第91-99页
致谢第99-101页
附录第101-106页
    1. PDCoV CHN-SC2015株S基因序列第101-103页
    2. 主要试剂的配置第103-104页
    3. 载体图谱第104-106页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106页

论文共10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硒蛋氨酸羟基类似物(HMSeBA)在断奶仔猪饲粮中的有效性和耐受性评价研究
下一篇:青绿饲料对梅山后备母猪情期启动和卵泡发育的影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