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历史、地理论文--中国史论文--地方史志论文

上海莫干山路工业区的历史演进研究

摘要第2-4页
Abstract第4-5页
引言第11-22页
    一、选题缘起第11页
    二、研究对象及意义第11-12页
    三、学术史回顾第12-20页
    四、核心资料与内容框架第20页
    五、创新点与难点分析第20-22页
第一章 莫干山路与莫干山路工业区的形成第22-50页
    第一节 莫干山路的修筑第22-27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越界筑路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阜丰面粉厂和信源堆栈的建立第23-26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莫干山路的修筑第26-27页
    第二节 莫干山路工业区的形成第27-43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莫干山路工业区形成的条件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荣氏企业及其他企业的建立第29-34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抗战前的曲折发展第34-43页
    第三节 莫干山路工业区的扩大第43-48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周志俊“三信企业”的迁入第43-47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寅丰毛纺织染厂的建立第47-48页
    小结第48-50页
第二章 战争时期的艰难生存第50-74页
    第一节 “八一三”事变后的畸形繁荣第50-56页
    第二节 太平洋战争期间的动荡第56-65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纺织厂的军管理第56-63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面粉厂的“低水平盈利”第63-65页
    第三节 解放战争时期的复兴与衰退第65-73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纺织厂的暴利与崩溃第65-69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面粉厂的持续萧条第69-71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热情高涨的护厂运动第71-73页
    小结第73-74页
第三章 上海解放后的演进第74-89页
    第一节 上海解放初期的调整第74-79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国民经济恢复期的调整第74-75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“重工业优先”下的产业调整第75-76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工业原料的计划管理第76-77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公私合营第77-79页
    第二节 60年代的工业改组和技术改造第79-84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工业改组中的剧烈变动第80-82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技术改造的强化第82-84页
    第三节 “文革”时期的停滞第84-87页
    小结第87-89页
第四章 城区更新中莫干山路工业区的功能转型第89-129页
    第一节 功能转型的背景第89-97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上海城市定位和工业布局的调整第89-91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苏州河的环境治理第91-95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企业的功能转型第95-97页
    第二节 M50的再利用过程及运营情况第97-107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M50的再利用过程第97-101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M50的运营情况第101-103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M50再利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第103-107页
    第三节 莫干山路工业区工业遗产现状及价值梳理第107-113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工业遗产现状第107-108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工业遗产的价值梳理第108-113页
    第四节 基于M50对上海工业遗产再利用的思考第113-115页
    第五节 工业遗产再利用的形式及涉及到的问题第115-128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工业遗产再利用的形式第115-122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工业遗产再利用涉及到的问题第122-128页
    小结第128-129页
结语第129-133页
参考文献第133-173页
附录第173-176页
    一、大事记第173-175页
    二、各厂沿革简介第175-176页

论文共17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王士性《广志绎》中的经济民俗研究
下一篇:美孚石油上海公司研究(1894~1953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