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2-19页 |
1.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| 第12-14页 |
1.2 预应力锚索桩板墙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4-17页 |
1.2.1 预应力锚索桩板墙内力计算理论的研究现状 | 第14-15页 |
1.2.2 预应力锚索桩板墙模型试验与现场监测研究现状 | 第15-16页 |
1.2.3 预应力锚索桩板墙数值模拟研究综述 | 第16-17页 |
1.3 存在的主要问题 | 第17-18页 |
1.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思路 | 第18-19页 |
第二章 预应力锚索桩板墙构造分析与设计计算方法 | 第19-31页 |
2.1 概述 | 第19页 |
2.2 锚索桩板墙的构造与工作机理 | 第19-23页 |
2.2.1 桩 | 第20-21页 |
2.2.2 锚索 | 第21-22页 |
2.2.3 挡土板 | 第22-23页 |
2.3 锚索桩板墙的适用条件 | 第23页 |
2.4 预应力锚索桩板墙设计计算方法 | 第23-30页 |
2.4.1 预应力锚索桩板墙设计原则与步骤 | 第24-27页 |
2.4.2 关于预应力锚索桩板墙设计问题的探讨 | 第27-30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30-31页 |
第三章 预应力锚索桩板墙与岩土体相互作用机理 | 第31-48页 |
3.1 预应力锚索与岩土体相互作用分析 | 第31-32页 |
3.2 预应力锚索与桩相互作用分析 | 第32-35页 |
3.3 预应力锚索桩板墙与岩土体相互作用分析 | 第35-41页 |
3.3.1 土拱效应理论的发展 | 第35-37页 |
3.3.2 土拱效应的形成机理与荷载传递路径 | 第37页 |
3.3.3 土拱效应的受力分析 | 第37-41页 |
3.4 滑坡推力计算及其分布形式研究 | 第41-47页 |
3.4.1 滑坡推力的计算 | 第41-44页 |
3.4.2 滑坡推力和土体抗力的分布形式 | 第44-47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47-48页 |
第四章 预应力锚索桩板墙数值模拟与计算 | 第48-61页 |
4.1 概述 | 第48页 |
4.2 基本原理 | 第48-49页 |
4.3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| 第49-53页 |
4.3.1 本构模型选取 | 第49-50页 |
4.3.2 采用的单元类型 | 第50-52页 |
4.3.3 边界条件与约束 | 第52-53页 |
4.4 数值计算结果分析 | 第53-60页 |
4.4.1 材料参数变化的影响 | 第53-55页 |
4.4.2 锚索排数变化的影响 | 第55-56页 |
4.4.3 桩嵌固深度变化的影响 | 第56-58页 |
4.4.4 桩间距变化的影响 | 第58-60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60-61页 |
第五章 预应力锚索桩板板墙抗震设计理论研究 | 第61-70页 |
5.1 支挡结构的抗震性能评价标准 | 第61-62页 |
5.2 地震作用下桩板式挡土墙土压力计算 | 第62-65页 |
5.2.1 分析模型公式推导 | 第62-64页 |
5.2.2 地震土压力强度 | 第64-65页 |
5.2.3 地震土压力合力 | 第65页 |
5.2.4 地震土压力合力作用点 | 第65页 |
5.3 锚索桩板墙地震土压力计算 | 第65-68页 |
5.4 锚索桩板墙破坏机理分析 | 第68-69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69-70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70-73页 |
6.1 主要结论 | 第70-71页 |
6.2 后续研究工作的展望 | 第71-73页 |
致谢 | 第73-7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4-78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与发表论文 | 第7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