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容留他人吸毒罪的处罚范围
内容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引言 | 第11-13页 |
第一章 容留行为的界定 | 第13-19页 |
第一节 容留行为概述 | 第13-16页 |
一、容留行为概念之厘清 | 第13-14页 |
二、容留行为的界定 | 第14-16页 |
三、容留行为:帮助行为的实行化 | 第16页 |
第二节 容留行为的二分法 | 第16-19页 |
一、以是否具有意思联络为标准进行 | 第17页 |
二、以是否以牟利为目的 | 第17-19页 |
第二章 容留行为之罪与罚 | 第19-31页 |
第一节 容留行为入罪的正当性分析 | 第19-23页 |
一、实质违法性学说简述 | 第19-20页 |
二、法益侵害说之提倡 | 第20-21页 |
三、容留行为的法益侵害性分析 | 第21-23页 |
第二节 域外立法考察及评述 | 第23-26页 |
一、日本的立法 | 第23-24页 |
二、台湾地区的立法 | 第24-25页 |
三、澳门地区的立法 | 第25-26页 |
四、香港地区的立法 | 第26页 |
第三节 我国法律对容留行为的规制 | 第26-31页 |
一、我国相关立法 | 第26-28页 |
二、我国现有立法所面临的困境 | 第28-31页 |
第三章 处罚范围限制的路径选择 | 第31-39页 |
第一节 案例—相关争议及检讨 | 第31-33页 |
一、行为自由与法益保护的冲突 | 第31-32页 |
二、案例一的几种处理意见 | 第32-33页 |
第二节 几种可能的路径选择 | 第33-39页 |
一、《刑法》第十三条的“但书”条款 | 第33-34页 |
二、期待可能性理论 | 第34-36页 |
三、中立的帮助行为理论 | 第36-39页 |
第四章 可罚的违法性理论及借鉴 | 第39-48页 |
第一节 可罚的违法性理论概述 | 第39-42页 |
一、可罚的违法性理论的产生 | 第39-40页 |
二、可罚的违法性的理论根据 | 第40-41页 |
三、可罚的违法性的判断标准 | 第41-42页 |
第二节 可罚的违法性引入的可行性分析 | 第42-44页 |
一、与我国现有立法相契合 | 第42-43页 |
二、我国刑法采违法相对论立场 | 第43-44页 |
第三节 可罚的违法性理论之引入 | 第44-48页 |
一、“综合标准说”之提倡 | 第44-45页 |
二、可罚的违法性理论引入的方式 | 第45-46页 |
三、可罚的违法性理论的具体应用 | 第46-48页 |
结语 | 第48-4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9-52页 |
后记 | 第5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