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8-10页 |
ABSTRACT | 第10-12页 |
縮略词表 | 第13-14页 |
第一章 前言 | 第14-26页 |
1.1 硝酸盐对人体的影响 | 第14页 |
1.2 我国蔬菜内硝酸盐污染现状 | 第14-15页 |
1.3 蔬菜中硝酸盐积累的机理 | 第15-17页 |
1.4 影响蔬菜硝酸盐积累的因素 | 第17-19页 |
1.4.1 内部因素 | 第17-18页 |
1.4.1.1 蔬菜种类 | 第17页 |
1.4.1.2 蔬菜部位 | 第17页 |
1.4.1.3 基因型 | 第17页 |
1.4.1.4 蔬菜生长期 | 第17-18页 |
1.4.2 外部因素 | 第18-19页 |
1.4.2.1 土壤 | 第18页 |
1.4.2.2 施肥因素 | 第18-19页 |
1.4.2.3 其它因素 | 第19页 |
1.5 降低蔬菜中硝酸盐含量的措施 | 第19-21页 |
1.5.1 选育低硝酸盐积累的品种 | 第19页 |
1.5.2 合理施肥 | 第19-20页 |
1.5.2.1 控制氮肥用量 | 第19-20页 |
1.5.2.2 选择合适的氮肥形态 | 第20页 |
1.5.2.3 把握好施肥时期 | 第20页 |
1.5.3 使用硝化抑制剂 | 第20-21页 |
1.6 海藻肥的研究进展 | 第21-24页 |
1.6.1 海藻肥的成分 | 第21页 |
1.6.2 海藻肥的功效 | 第21-23页 |
1.6.2.1 降低蔬菜中的硝酸盐含量,提高品质 | 第21-22页 |
1.6.2.2 调节土壤 | 第22页 |
1.6.2.3 提高作物产量 | 第22页 |
1.6.2.4 提高发芽率 | 第22-23页 |
1.6.3 海藻肥的使用方法 | 第23页 |
1.6.4 海带多糖的研究现状 | 第23-24页 |
1.6.4.1 海带多糖的结构 | 第23页 |
1.6.4.2 海带多糖的作用 | 第23-24页 |
1.6.4.3 海带多糖的提取、分离纯化 | 第24页 |
1.6.4.4 多糖分子量的测定 | 第24页 |
1.7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| 第24-26页 |
第二章 模式植物的选取与高氮模型的构建 | 第26-38页 |
2.1 实验材料 | 第26-27页 |
2.1.1 实验材料与试剂 | 第26页 |
2.1.1.1 实验材料 | 第26页 |
2.1.1.2 试剂 | 第26页 |
2.1.2 实验仪器 | 第26-27页 |
2.2 实验方法 | 第27-29页 |
2.2.1 硝酸盐最大吸收峰的确定 | 第27页 |
2.2.2 壤中氮磷元素含量的测定 | 第27页 |
2.2.3 模式植物的选取 | 第27-29页 |
2.2.3.1 市售蔬菜硝酸盐含量的测量 | 第27-28页 |
2.2.3.2 相同培养条件下蔬菜A与常见蔬菜的比较 | 第28-29页 |
2.2.4 高氮模型的建立 | 第29页 |
2.3 结果与分析 | 第29-36页 |
2.3.1 硝酸盐最大吸收峰的确定与标准曲线的建立 | 第29-31页 |
2.3.2 土壤中氮和磷元素的测量 | 第31页 |
2.3.3 模式植物选取结果 | 第31-34页 |
2.3.3.1 市售栽菜销酸盐含量測定结果 | 第31-32页 |
2.3.3.2 蔬菜A(茼蒿)与常见蔬菜的比较 | 第32-34页 |
2.3.4 高氮模型的建立 | 第34-36页 |
2.4 总结与讨论 | 第36-38页 |
第三章 海藻肥降低茼蒿中硝酸盐含量的研究 | 第38-51页 |
3.1 实验材料与仪器 | 第38-39页 |
3.1.1 实验材料与试剂 | 第38页 |
3.1.1.1 实验材料 | 第38页 |
3.1.1.2 试剂 | 第38页 |
3.1.2 实验仪器 | 第38-39页 |
3.2 实验方法 | 第39-42页 |
3.2.1 海带根粉对蔬菜硝酸盐含量、产量及其它营养成分的影响 | 第39-41页 |
3.2.1.1 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方法 | 第39-40页 |
3.2.1.2 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方法,蒽酮法 | 第40-41页 |
3.2.1.3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方法 | 第41页 |
3.2.2 海带粗多糖对茼蒿硝酸盐含量、产量、及其它营养成分的影响 | 第41页 |
3.2.3 海带粗多糖糖含量的测定 | 第41页 |
3.2.4 海带粗多糖的分离纯化 | 第41-42页 |
3.2.5 纯化后的海带多糖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 | 第42页 |
3.3 结果 | 第42-50页 |
3.3.1 海带根粉对茼蒿硝酸盐含量、产量、及其它营养成分的影响 | 第42-45页 |
3.3.2 海带多糖对茼蒿硝酸盐含量、产量、及其它营养成分的影响 | 第45-47页 |
3.3.3 海带多糖处理降低茼蒿硝酸盐含量影响因子分析 | 第47-48页 |
3.3.4 海带粗多糖糖含量的测定 | 第48页 |
3.3.5 海带粗多糖的分离纯化 | 第48-49页 |
3.3.6 纯化后海带多糖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 | 第49-50页 |
3.4 总结与讨论 | 第50-51页 |
第四章 其它影响因子降低蔬菜硝酸盐含量的研究 | 第51-62页 |
4.1 实验试剂与仪器 | 第51页 |
4.1.1 实验试剂 | 第51页 |
4.1.2 实验仪器 | 第51页 |
4.2 试验方法 | 第51-52页 |
4.2.1 磷酸二氢钾对蔬菜中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| 第51页 |
4.2.2 钼酸铵对蔬菜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| 第51-52页 |
4.2.3 硫酸锰对蔬菜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| 第52页 |
4.2.4 双氰胺降低蔬菜中硝酸盐的含量实验 | 第52页 |
4.3 实验结果 | 第52-60页 |
4.3.1 磷酸二氢钾对蔬菜中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| 第52-54页 |
4.3.2 钼酸铵降对蔬菜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| 第54-56页 |
4.3.3 硫酸锰降对蔬菜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| 第56-58页 |
4.3.4 双氰胺对茼蒿中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| 第58-60页 |
4.4 总结与讨论 | 第60-62页 |
第五章 综合各因子对蔬菜硝酸盐含量的影响以及田间实验效果研究 | 第62-70页 |
5.1 实验材料 | 第62页 |
5.2 试验方法 | 第62-64页 |
5.2.1 将各调控因子综合在一起探究其对茼蒿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| 第62页 |
5.2.2 氮肥回归实验 | 第62-63页 |
5.2.3 田间实验 | 第63页 |
5.2.4 综合配方对其它蔬菜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| 第63-64页 |
5.3 实验结果 | 第64-68页 |
5.3.1 将各调控因子综合在一起探究其对茼蒿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| 第64-65页 |
5.3.2 氮肥回归实验 | 第65-66页 |
5.3.3 茼蒿田间实验研究 | 第66-67页 |
5.3.4 实验配方对小白菜和油菜的作用 | 第67-68页 |
5.4 总结与讨论 | 第68-70页 |
第六章 论文总结与展望 | 第70-72页 |
6.1 结论 | 第70-71页 |
6.2 论文展望 | 第71-72页 |
致谢 | 第72-7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4-81页 |
学位论文评闳及答辩情况表 | 第8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