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绪论 | 第8-16页 |
一、研究现状 | 第8-13页 |
二、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3-16页 |
第一章 施绍莘的家世、生平与交游 | 第16-32页 |
第一节 施绍莘的家世 | 第16-20页 |
一、重视教育,关注民生——以先祖施退翁为例 | 第17页 |
二、重教重孝,经商致富——以施一化、施于蕃、施于民为例 | 第17-18页 |
三、藏书甚繁,闭门“注”书——以父辈施大经、施大谏为例 | 第18-19页 |
四、医者仁心,傲骨不屈——以同辈施沛、施溥为例 | 第19-20页 |
第二节 施绍莘的生平 | 第20-26页 |
一、少居市廛,喜种花草 | 第20-21页 |
二、意气风发,流连声色 | 第21-23页 |
三、隐居峰泖,两赴文战 | 第23-24页 |
四、求禅问道,学出世法,《花影》留名 | 第24-26页 |
第三节 施绍莘的交游 | 第26-32页 |
一、与文人的交往 | 第27-30页 |
二、与歌姬、僧侣的交往 | 第30-32页 |
第二章 施绍莘词曲抒情功能上的互动 | 第32-42页 |
第一节 施绍莘抒情词曲内容上的融通 | 第32-36页 |
一、抒发行旅之思 | 第32-34页 |
二、“入世”与“出世”的内心抒怀 | 第34-36页 |
第二节 抒情词曲表现方式的互融 | 第36-42页 |
一、词曲共同塑造“渔父”形象 | 第36-38页 |
二、情、景、事、理的交融 | 第38-42页 |
第三章 施绍莘词曲交际功能上的互动 | 第42-52页 |
第一节 交际词曲内容上的同与异 | 第42-47页 |
一、唱和词曲中的写景咏物 | 第43-45页 |
二、对友人爱情经历的词曲记录 | 第45页 |
三、词曲共有的远行送别 | 第45-46页 |
四、有词无曲的祝寿题材 | 第46-47页 |
第二节 交际词曲风格的互融 | 第47-52页 |
一、清雅的爱情词曲 | 第47-49页 |
二、“字字警策”的送别词曲 | 第49-52页 |
第四章 施绍莘词曲娱乐功能上的互动 | 第52-62页 |
第一节 艳情词曲内容上的趋同 | 第52-55页 |
一、女子情状与生活环境的描摹 | 第52-53页 |
二、相思离别的记录 | 第53-55页 |
第二节 艳情词曲风格特点的互动 | 第55-62页 |
一、直陈真切的情感表达 | 第55-57页 |
二、细腻丰富的内容表现 | 第57-62页 |
第五章 对施绍莘词曲互动现象之思考 | 第62-70页 |
第一节 施绍莘词曲互动的成因 | 第62-68页 |
一、施绍莘及友人的词曲融通观 | 第62-65页 |
二、词曲同源的文体相近性 | 第65-68页 |
第二节 施绍莘词曲互动研究的启示 | 第68-70页 |
结语 | 第70-7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1-74页 |
致谢 | 第74-75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| 第7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