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1. 引言 | 第10-18页 |
1.1. 梅花杂交育种研究进展 | 第10-11页 |
1.2. 解除李属种子休眠研究进展 | 第11-14页 |
1.2.1. 解除李属种子休眠的方法 | 第12-13页 |
1.2.1.1. 机械处理 | 第12页 |
1.2.1.2. 赤霉素结合层积处理 | 第12-13页 |
1.2.1.3. 生长调节剂处理 | 第13页 |
1.2.1.4. 不同温度处理 | 第13页 |
1.2.1.5. 综合方法 | 第13页 |
1.2.2. 梅花胚培养技术 | 第13-14页 |
1.3. 植物耐热性鉴定方法研究进展 | 第14-15页 |
1.3.1. 田间自然鉴定 | 第14页 |
1.3.2. 人工模拟气候鉴定 | 第14-15页 |
1.4.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| 第15-18页 |
2. 梅花杂交育种研究 | 第18-28页 |
2.1. 材料与方法 | 第18-20页 |
2.1.1. 试验材料 | 第18-19页 |
2.1.2. 试验方法 | 第19-20页 |
2.1.2.1. 杂交亲本选配原则 | 第19页 |
2.1.2.2. 杂交试验 | 第19-20页 |
2.1.2.3. 杂种后代的培育 | 第20页 |
2.2. 结果与分析 | 第20-25页 |
2.2.1. 亲本性状调查 | 第20-22页 |
2.2.2. 梅花品种间杂交 | 第22-25页 |
2.3. 结论与讨论 | 第25-28页 |
2.3.1. 结论 | 第25-26页 |
2.3.2. 讨论 | 第26-28页 |
3. 梅花播种繁殖方法研究 | 第28-36页 |
3.1. 材料与方法 | 第29-30页 |
3.1.1. 试验材料 | 第29页 |
3.1.2. 试验方法 | 第29-30页 |
3.1.2.1. ‘香瑞白’种子处理方法 | 第29页 |
3.1.2.2. ‘美人’梅种子处理方法 | 第29-30页 |
3.2. 结果与分析 | 第30-33页 |
3.2.1. 赤霉素和层积处理对‘香瑞白’梅种子萌发的影响 | 第30-31页 |
3.2.2. 赤霉素和去内果皮对‘香瑞白’梅种子萌发的影响 | 第31-32页 |
3.2.3. 黑暗处理对‘香瑞白’梅种子萌发的影响 | 第32-33页 |
3.2.4. 不同处理对‘美人’梅种子萌发的影响及实生苗生长情况 | 第33页 |
3.3. 结论与讨论 | 第33-36页 |
3.3.1. 结论 | 第33-34页 |
3.3.2. 讨论 | 第34-36页 |
4. ‘美人’梅胚培养研究 | 第36-42页 |
4.1. 材料与方法 | 第36-38页 |
4.1.1. 试验材料 | 第36页 |
4.1.2. 试验方法 | 第36-38页 |
4.1.2.1. 配置培养基 | 第36-37页 |
4.1.2.2. 灭菌与消毒 | 第37页 |
4.1.2.3. 接种与移栽 | 第37-38页 |
4.2. 结果与分析 | 第38-39页 |
4.2.1. 不同处理对‘美人’梅萌芽率的影响 | 第39页 |
4.2.2. 不同处理对‘美人’梅生根率和根长的影响 | 第39页 |
4.2.3. 不同处理对‘美人’梅组培苗苗高的影响 | 第39页 |
4.2.4. 不同处理对‘美人’梅组培苗移栽成活率的影响 | 第39页 |
4.3. 结论与讨论 | 第39-42页 |
4.3.1. 结论 | 第39-40页 |
4.3.2. 讨论 | 第40-42页 |
5. 一年生梅花幼苗耐热性比较研究 | 第42-52页 |
5.1. 材料与方法 | 第42-43页 |
5.1.1. 试验材料 | 第42页 |
5.1.2. 试验方法 | 第42-43页 |
5.2. 结果与分析 | 第43-49页 |
5.2.1. 细胞伤害率与处理温度的关系 | 第43-44页 |
5.2.2. Logistic方程参数及半致死高温的确定 | 第44-46页 |
5.2.3. ‘香瑞白’梅实生苗耐热性的比较 | 第46页 |
5.2.4. 杂交苗耐热性的比较 | 第46-49页 |
5.3. 结论与讨论 | 第49-52页 |
5.3.1. 结论 | 第49页 |
5.3.2. 讨论 | 第49-52页 |
6. 结论 | 第52-5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4-60页 |
图版 | 第60-64页 |
个人简介 | 第64-66页 |
导师简介 | 第66-68页 |
致谢 | 第6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