鲁中南干旱瘠薄山地立地类型划分
| 中文摘要 | 第7-9页 |
| Abstract | 第9-11页 |
| 1 引言 | 第12-17页 |
| 1.1 立地类型划分 | 第12-15页 |
| 1.1.1 立地类型划分的目的 | 第12-13页 |
| 1.1.2 立地类型划分国内外发展现状 | 第13-15页 |
| 1.1.3 立地类型划分的发展趋势 | 第15页 |
| 1.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| 第15-16页 |
| 1.3 立地分类与质量评价的原则 | 第16页 |
| 1.4 本研究的内容与技术路线 | 第16-17页 |
| 1.4.1 研究内容 | 第16页 |
| 1.4.2 技术路线 | 第16-17页 |
| 2 材料与方法 | 第17-23页 |
| 2.1 鲁中南干旱瘠薄山地概况 | 第17-18页 |
| 2.1.1 地理位置 | 第17页 |
| 2.1.2 土壤条件 | 第17-18页 |
| 2.1.3 气候条件 | 第18页 |
| 2.1.4 植被概况 | 第18页 |
| 2.2 鲁中南造林山地立地因子调查 | 第18页 |
| 2.2.1 鲁中南遥感立地信息获取 | 第18页 |
| 2.3 鲁中南造林山立地分类 | 第18-23页 |
| 2.3.1 立地类型划分的依据与原则 | 第18-19页 |
| 2.3.2 立地分类方法 | 第19页 |
| 2.3.3 主导因子的确定 | 第19-20页 |
| 2.3.4 立地因子的赋值 | 第20页 |
| 2.3.5 立地因子权重的计算 | 第20-21页 |
| 2.3.6 层次分析过程 | 第21-23页 |
| 3 结果与分析 | 第23-29页 |
| 3.1 鲁中南山地立地因子权重值 | 第23页 |
| 3.2 鲁中南造林山地立地类型划分 | 第23-29页 |
| 4 讨论 | 第29-30页 |
| 5 结论 | 第30-32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32-36页 |
| 附录 | 第36-37页 |
| 致谢 | 第3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