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生物科学论文--植物学论文--植物细胞遗传学论文

基于双基因载体系统的拟南芥维生素C合成代谢调控研究

摘要第1-7页
ABSTRACT第7-8页
缩写词表第8-9页
第一章 文献综述 植物中维生素C的功能、合成及代谢工程研究进展第9-21页
 1 AsA在植物体内的生理功能第9-11页
   ·植物抗氧化系统第9-10页
   ·光合作用和光保护第10页
   ·参与其它物质的合成第10页
   ·细胞壁代谢、细胞膨大和细胞分裂第10-11页
 2 植物中AsA的生物合成途径第11-17页
   ·植物AsA的生物合成途径的阐明第11-14页
   ·编码植物AsA合成途径中各反应催化酶基因的克隆和功能研究第14-17页
     ·GDP-D-甘露糖焦磷酸化酶(GMP)第14页
     ·GDP-D-甘露醇-3.5-差向异构酶(GME)第14-15页
     ·GDP-L-半乳糖鸟苷酰转移酶(GGT)第15页
     ·L-半乳糖-1-P-磷酸化酶(GGP)第15页
     ·L-半乳糖脱氢酶(GDH)第15-16页
     ·L-半乳糖酸-1,4-内酯脱氢酶(GLDH)第16-17页
 3 植物中AsA的分解还原途径第17页
 4 植物AsA代谢的生物工程第17-20页
 5 展望第20-21页
第二章 材料与方法第21-33页
 1 材料第21-23页
   ·植物材料第21页
   ·菌株和质粒第21页
   ·酶与试剂盒第21页
   ·细菌和植物培养基第21-22页
     ·大肠杆菌培养基第22页
     ·农杆菌培养基第22页
     ·植物组织培养基第22页
   ·抗生素配制第22页
   ·引物合成与测序第22-23页
 2 实验方法第23-33页
   ·编码拟南芥AsA合成途径中酶的基因的获得第23-24页
     ·拟南芥叶片总RNA提取第23页
     ·拟南芥叶片总RNA反转录为cDNA第23页
     ·使用KOD Plus进行PCR获得目的基因第23-24页
     ·片段尾端加A第24页
   ·载体构建方法第24-26页
     ·质粒抽提第24页
     ·酶切第24-25页
     ·连接第25页
     ·大肠杆菌感受态制备第25页
     ·大肠杆菌转化第25页
     ·检测阳性转化子第25-26页
   ·农杆菌培养与转化第26页
     ·农杆菌培养第26页
     ·农杆菌转化第26页
   ·拟南芥的培养与转化第26-28页
     ·拟南芥的播种与培养第26-27页
     ·拟南芥转化第27-28页
   ·转基因拟南芥的分子检测第28-31页
     ·转基因拟南芥DNA的抽提第28页
     ·转基因拟南芥基因组DNA的PCR分析第28页
     ·拟南芥组织总RNA小量抽提第28-29页
     ·反转录第29页
     ·实时定量PCR第29-31页
   ·HPLC检测维生素C含量第31-33页
     ·样品处理第31页
     ·高效液相(HPLC)条件第31页
     ·绘制标准曲线第31-32页
     ·测定样品AsA含量第32-33页
第三章 拟南芥合成途径双基因转化第33-46页
 1 拟南芥AsA合成途径基因的克隆和单基因载体构建第33-37页
   ·基因特异引物的设计第33页
   ·基因编码区的克隆第33-35页
   ·基因点突变第35-37页
   ·植物单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第37页
 2 植物双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第37-39页
   ·基因表达框引物的设计第37-38页
   ·基因编码区的克隆第38页
   ·植物双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第38-39页
 3 拟南芥的转化和阳性植株的获得第39-40页
   ·农杆菌的转化第39页
   ·拟南芥的转化和筛选第39页
   ·拟南芥的分子鉴定第39-40页
 4 转基因拟南芥中基因表达量的分析第40-44页
   ·实时定量PCR的引物设计第40-42页
   ·编码AsA生物合成途径中各酶的基因的总表达量的分析第42-44页
 5 HPLC测定转基因拟南芥AsA含量第44-46页
第四章 讨论与展望第46-49页
 1 研究总结第46-48页
 2 研究创新点第48页
 3 后续的研究方向第48-49页
参考文献第49-55页
附录第55-57页
 Ⅰ 载体图谱第55-56页
 Ⅱ 实验中用到的主要仪器第56-57页
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57-58页
致谢第58-59页

论文共5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面向媒体集团商用智能的电子地图系统的构建
下一篇:PARP在植物体内的功能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