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风貌保护的历史街区交通空间规划与改善研究
摘要 | 第3-4页 |
英文摘要 | 第4-5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18页 |
1.1 课题的提出 | 第10页 |
1.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0-12页 |
1.3 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12-16页 |
1.3.1 国外研究进展 | 第12-13页 |
1.3.2 国内研究进展 | 第13-15页 |
1.3.3 文献综述结论 | 第15-16页 |
1.4 论文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| 第16-18页 |
1.4.1 论文研究的内容 | 第16页 |
1.4.2 论文研究的方法 | 第16-17页 |
1.4.3 论文的基本框架 | 第17-18页 |
第2章 历史街区交通空间分析 | 第18-26页 |
2.1 历史街区交通空间的概念 | 第18-19页 |
2.1.1 历史街区的概念 | 第18页 |
2.1.2 历史街区交通空间的概念 | 第18-19页 |
2.2 历史街区交通空间的历史风貌分析 | 第19-20页 |
2.2.1 风貌的概念 | 第19页 |
2.2.2 历史街区交通空间内风貌的要素构成 | 第19-20页 |
2.2.3 历史街区交通空间内风貌的特征 | 第20页 |
2.3 历史街区交通空间的构成分析 | 第20-24页 |
2.3.1 循迹交通空间发展文脉 | 第20-23页 |
2.3.2 历史街区交通空间的构成形态 | 第23-24页 |
2.4 国内历史街区交通空间存在问题 | 第24-25页 |
2.4.1 历史继承性 | 第24页 |
2.4.2 基础设施 | 第24-25页 |
2.4.3 公共空间 | 第25页 |
2.4.4 视觉尺度 | 第25页 |
2.4.5 路网建设 | 第25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25-26页 |
第3章 基于风貌保护的历史街区交通空间规划分析 | 第26-38页 |
3.1 交通空间规划的原则 | 第26-28页 |
3.1.1 延续历史街区交通空间现有格局 | 第26页 |
3.1.2 发扬历史风貌特色 | 第26-27页 |
3.1.3 强化道路与历史建筑的对景关系 | 第27页 |
3.1.4 交通控制方式与历史街区性质相结合 | 第27-28页 |
3.1.5 加强空间感受者参与性 | 第28页 |
3.2 交通空间规划思路 | 第28-30页 |
3.2.1 确定历史街区交通空间规划范围 | 第28-29页 |
3.2.2 道路功能的转换 | 第29页 |
3.2.3 新旧空间的延续与融合 | 第29-30页 |
3.2.4 交通空间层次性的发展 | 第30页 |
3.3 交通空间规划内容 | 第30-37页 |
3.3.1 道路与交通规划 | 第30-33页 |
3.3.2 新建建筑规划 | 第33-34页 |
3.3.3 道路与建筑空间秩序规划 | 第34-35页 |
3.3.4 市政工程规划 | 第35页 |
3.3.5 景观、旅游规划 | 第35-36页 |
3.3.6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| 第36-37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37-38页 |
第4章 历史街区交通空间改善措施分析 | 第38-59页 |
4.1 交通空间界面 | 第38-43页 |
4.1.1 交通空间底界面形式 | 第38-41页 |
4.1.2 交通空间侧界面 | 第41页 |
4.1.3 交通空间顶界面的控制 | 第41-43页 |
4.2 交通空间的比例 | 第43-44页 |
4.3 交通空间的设施 | 第44-52页 |
4.3.1 信息设施 | 第44-46页 |
4.3.2 卫生设施 | 第46页 |
4.3.3 市政管线设施 | 第46-50页 |
4.3.4 服务设施 | 第50-51页 |
4.3.5 景观设施 | 第51-52页 |
4.4 交通空间的色彩 | 第52-54页 |
4.4.1 道路路面色彩 | 第52-53页 |
4.4.2.建筑外部色彩 | 第53-54页 |
4.5 历史街区交通空间稳静化设计 | 第54-58页 |
4.5.1 减速设施 | 第54-55页 |
4.5.2 减速路面的稳静化分析 | 第55-57页 |
4.5.3 交通空间容量与稳静化 | 第57-58页 |
4.6 本章小结 | 第58-59页 |
第5章 基于风貌保护的交通空间规划改善实例分析 | 第59-82页 |
5.1 汉中东关正街历史街区的基本概况 | 第59-63页 |
5.1.1 汉中的历史文化 | 第59-61页 |
5.1.2 东关正街的形成与变迁 | 第61-62页 |
5.1.3 东关正街历史街区的价值 | 第62-63页 |
5.2 东关正街历史街区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| 第63-71页 |
5.2.1 现状调研方法 | 第63页 |
5.2.2 交通空间现状交通调查分析 | 第63-66页 |
5.2.3 交通空间现状建筑调查分析 | 第66-68页 |
5.2.4 交通空间现状交通设施调查分析 | 第68-70页 |
5.2.5 交通空间节点分析 | 第70-71页 |
5.3 东关正街历史街区交通空间改善的方法与措施 | 第71-81页 |
5.3.1 发展方向的定位 | 第71-72页 |
5.3.2 交通空间界面的改善 | 第72-75页 |
5.3.3 交通空间基础设施的改善 | 第75-76页 |
5.3.4 交通空间节点的改善 | 第76页 |
5.3.5 交通空间容量的改善 | 第76-77页 |
5.3.6 交通空间稳静化分析 | 第77-80页 |
5.3.7 管理机制的形成 | 第80-81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81-82页 |
第6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82-85页 |
6.1 研究成果和结论 | 第82-83页 |
6.2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| 第83页 |
6.3 论文的不足和展望 | 第83-8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5-89页 |
致谢 | 第89-90页 |
附录 | 第90-9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