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3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3-19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3-14页 |
·上海城市的性质特点 | 第13-14页 |
·课题解说 | 第14-17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14页 |
·研究对象 | 第14-16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6页 |
·概念解读 | 第16-17页 |
·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17-19页 |
第二章 上海市集散区环境设施现状研究 | 第19-32页 |
·车站现况 | 第19页 |
·案例分析 | 第19-28页 |
·欠缺整体、系统设计 | 第19-22页 |
·无障碍设计不完善 | 第22-24页 |
·缺乏专业设计 | 第24-26页 |
·设计的科技含量少&拥有新科技设施不能被广泛推广 | 第26-27页 |
·设计后期欠缺考虑——维护、管理及循环利用 | 第27-28页 |
·上海火车站环境设施设施现存问题的归纳、整理及分析 | 第28-32页 |
·欠缺整体、系统设计 | 第28-29页 |
·无障碍设计不完善 | 第29页 |
·缺乏专业设计 | 第29-30页 |
·设计的科技含量少&拥有新科技设施不能被广泛推广 | 第30页 |
·欠缺设计后期考虑——维护、管理及循环利用 | 第30-32页 |
第三章 日本城市环境设施的成功案例分析 | 第32-43页 |
·人性化设施 | 第32-33页 |
·无障碍设施 | 第33-35页 |
·道路指示系统 | 第35-36页 |
·浓缩意识 | 第36-37页 |
·绿色设计 | 第37-38页 |
·整体性、系统性 | 第38-39页 |
·传统与现代文化 | 第39-43页 |
·"藏" | 第40页 |
·意境 | 第40-41页 |
·趣味 | 第41-43页 |
第四章 对日本城市环境设施的学习和研究 | 第43-46页 |
·整体性和系统性的规划 | 第43页 |
·受自然环境的影响,形成的理念 | 第43页 |
·"节能省地"理念 | 第43页 |
·"精细化设计"理念 | 第43页 |
·"3R设计" | 第43-44页 |
·人性化的设计 | 第44页 |
·清晰完善的道路导向系统 | 第44-46页 |
第五章 案例后的探索和反思 | 第46-53页 |
·协同创造 | 第46页 |
·关注弱势群体 | 第46-47页 |
·精细化设计 | 第47页 |
·忧患意识 | 第47-49页 |
·艺术性 | 第49页 |
·环境设施的美 | 第49-53页 |
·"美是和谐"——人、自然与设计 | 第49-50页 |
·"美本是理式"——整体的规划设计 | 第50页 |
·"美是数的和谐"——设施与人相关的物理量值 | 第50-51页 |
·"美是斗争、调和"——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 | 第51-52页 |
·"美是含蓄"——含蓄美和意境美 | 第52页 |
·环境设施设计时怎样界定美 | 第52-53页 |
第六章 上海火车站环境设施设施现存问题的解决方案 | 第53-57页 |
·设计的初级阶段——调研和整体规划 | 第53-54页 |
·定位 | 第53页 |
·调研 | 第53页 |
·集思广益 | 第53-54页 |
·设施与空间 | 第54页 |
·设计阶段 | 第54-56页 |
·设计阶段出现的问题 | 第54页 |
·解决方案 | 第54-56页 |
·设施、艺术和人文环境 | 第56页 |
·上海高密度集散区环境设施发展建议 | 第56-57页 |
第七章 改善上海集散区环境设施所衍生的商业价值 | 第57-60页 |
·"节流" | 第57页 |
·"开源" | 第57-60页 |
·大众的消费心理分析 | 第57-58页 |
·对六本木商业成功原因进行案例分析 | 第58-60页 |
第八章 设计师的作用 | 第60-61页 |
第九章 结语 | 第61-6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2-64页 |
致谢词 | 第64-65页 |
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6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