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1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5-29页 |
1.1 费-托合成 | 第15页 |
1.2 费-托合成Co催化剂 | 第15-16页 |
1.3 Co基催化剂上F-T合成反应中表面C的存在导致的催化剂失活 | 第16-20页 |
1.3.1 Co催化剂上表面C的扩散 | 第17-18页 |
1.3.2 Co催化剂上表面C的聚集引起的失活 | 第18页 |
1.3.3 表面C的渗透对Co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| 第18-19页 |
1.3.4 Co催化剂上表面C的消除(表面C的氢化反应) | 第19页 |
1.3.5 Co催化剂的晶面结构对表面C相关反应的影响 | 第19-20页 |
1.4 助剂在Co催化剂上F-T合成反应中的作用 | 第20-22页 |
1.4.1 贵金属助剂 | 第20-21页 |
1.4.2 非金属助剂 | 第21页 |
1.4.3 过渡金属氧化物助剂 | 第21-22页 |
1.4.4 稀土氧化物助剂 | 第22页 |
1.5 Co催化剂上F-T合成反应机理 | 第22-26页 |
1.5.1 碳化物机理 | 第23页 |
1.5.2 烯基机理 | 第23页 |
1.5.3 烯醇机理 | 第23-24页 |
1.5.4 CO/CHO插入机理 | 第24页 |
1.5.5 Co催化剂的晶面结构对碳链增长机理的影响 | 第24-26页 |
1.6 研究现状总结 | 第26-27页 |
1.7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意义 | 第27-28页 |
1.8 本文的研究内容 | 第28-29页 |
第二章 理论背景 | 第29-34页 |
2.1 理论基础 | 第29-31页 |
2.1.1 VASP软件包 | 第29页 |
2.1.2 密度泛函理论 | 第29页 |
2.1.3 交换相关势 | 第29-30页 |
2.1.4 赝势方法 | 第30页 |
2.1.5 过渡态理论 | 第30-31页 |
2.2 计算参数 | 第31-34页 |
2.2.1 参数设定 | 第31页 |
2.2.2 计算公式 | 第31-34页 |
第三章 Co催化剂的晶相和晶面结构对表面C反应机理影响 | 第34-60页 |
3.1 引言 | 第34页 |
3.2 HCP和FCC晶相Co催化剂不同晶面结构模型 | 第34-38页 |
3.3 HCP和FCC晶相Co催化剂的不同晶面上反应物种的吸附 | 第38-44页 |
3.3.1 C和H的吸附 | 第39-42页 |
3.3.2 C_2和CH的吸附 | 第42-44页 |
3.4 HCP和FCC晶相Co催化剂不同晶面上表面C反应机理 | 第44-55页 |
3.4.1 HCP晶相Co不同晶面上表面C反应机理及催化剂失活原因 | 第46-49页 |
3.4.2 FCC晶相Co不同晶面上表面C反应机理及催化剂失活原因 | 第49-52页 |
3.4.3 Co催化剂晶面结构对表面C反应机理影响的微观结构特征 | 第52-54页 |
3.4.4 Co不同晶面上表面C渗透和聚集能力与表面C吸附特性的关系 | 第54-55页 |
3.5 Co催化剂不同晶面上表面C及不同晶面的电子结构分析 | 第55-58页 |
3.6 本章小结 | 第58-60页 |
第四章 助剂Pt、Ru和B对FCC晶相Co催化剂失活的影响 | 第60-77页 |
4.1 引言 | 第60页 |
4.2 Pt、Ru和B改性Co(111)模型 | 第60-62页 |
4.3 抑制表面C引起FCC晶相Co催化剂失活机理的提出 | 第62-63页 |
4.4 物种的吸附以及表面C的扩散和渗透路径 | 第63-66页 |
4.4.1 表面C吸附以及扩散和渗透反应路径 | 第63-64页 |
4.4.2 H、CH和C_2的吸附 | 第64-66页 |
4.5 Pt、Ru和B改性Co(111)晶面上表面C扩散 | 第66-68页 |
4.6 Pt、Ru和B改性Co(111)晶面上表面C反应机理 | 第68-74页 |
4.6.1 表面C聚集形成C_2物种 | 第69-70页 |
4.6.2 表面C渗透到Co催化剂体相 | 第70-72页 |
4.6.3 表面C氢化形成CH | 第72-74页 |
4.7 助剂(Pt、Ru和B)在表面C反应机理中的作用 | 第74-75页 |
4.8 助剂(Pt、Ru和B)在抑制Co催化剂失活中的作用 | 第75-76页 |
4.9 本章小结 | 第76-77页 |
第五章 F-T合成中Co催化剂晶面结构对碳链增长机理的影响 | 第77-120页 |
5.1 引言 | 第77页 |
5.2 HCP晶相Co(10-12)晶面上碳链增长机理 | 第77-112页 |
5.2.1 HCP 晶相 Co(10-12)模型构建 | 第77-78页 |
5.2.2 相关物种的吸附 | 第78-81页 |
5.2.3 CO活化形成CHx和CH4、CH3OH对CHx形成的影响 | 第81-88页 |
5.2.4 CHx的相关反应和C-C链的引发 | 第88-94页 |
5.2.5 C_2碳氢化合物的形成机理 | 第94-101页 |
5.2.6 C3碳氢化合物的形成机理 | 第101-106页 |
5.2.7 微观动力学分析相对选择性 | 第106-111页 |
5.2.8 HCP晶相Co(10-12)晶面碳链增长机理的的提出 | 第111-112页 |
5.3 Co催化剂的晶相和晶面结构对碳链增长机理的影响 | 第112-117页 |
5.3.1 Co催化剂晶相和晶面结构对CHx形成的影响 | 第112-113页 |
5.3.2 Co催化剂晶相和晶面结构对CH4形成的影响 | 第113-114页 |
5.3.3 Co催化剂的晶相和晶面结构对醇类形成的影响 | 第114-115页 |
5.3.4 HCP和FCC晶相Co催化剂上碳链增长机理 | 第115页 |
5.3.5 Co催化剂晶面结构对碳链增长机理影响的微观结构特征 | 第115-117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117-120页 |
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120-124页 |
6.1 总结 | 第120-122页 |
6.2 创新点 | 第122-123页 |
6.3 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| 第123-12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24-138页 |
致谢 | 第138-139页 |
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| 第13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