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速列车车体结构件高效加工系统关键技术研究
摘要 | 第11-12页 |
ABSTRACT | 第12-13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4-24页 |
1.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14-15页 |
1.1.1 课题研究背景 | 第14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4-15页 |
1.2 高速列车车体结构件工艺特点分析 | 第15-17页 |
1.2.1 高速列车车体结构件特点分析 | 第15-16页 |
1.2.2 高速列车车体结构件工艺特点分析 | 第16-17页 |
1.3 高速列车车体结构件夹具与加工设备研究现状 | 第17-21页 |
1.3.1 高速列车车体结构件夹具研究现状 | 第17-19页 |
1.3.2 高速列车车体结构件加工设备研究现状 | 第19-21页 |
1.4 课题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1-24页 |
1.4.1 课题来源 | 第21页 |
1.4.2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1-24页 |
第2章 高速列车车体结构件高效加工系统设计 | 第24-34页 |
2.1 高效加工系统整体方案设计 | 第24-26页 |
2.1.1 加工系统功能分析 | 第24-25页 |
2.1.2 加工系统的模块划分 | 第25-26页 |
2.2 柔性夹具设计 | 第26-29页 |
2.2.1 夹具整体结构设计 | 第26页 |
2.2.2 夹持机构设计 | 第26-27页 |
2.2.3 辅助支撑机构设计 | 第27-28页 |
2.2.4 滑动机构及锁紧机构设计 | 第28-29页 |
2.3 开放式复合加工设备设计 | 第29-32页 |
2.3.1 设计目标及设计要求 | 第29-30页 |
2.3.2 加工设备结构方案分析 | 第30-31页 |
2.3.3 加工设备进给传动系统设计 | 第31-32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32-34页 |
第3章 工件装夹稳定性评估及加工变形预测研究 | 第34-44页 |
3.1 工件-夹具系统约束条件 | 第34-35页 |
3.2 外载荷确定 | 第35-38页 |
3.2.1 实验设计 | 第35-36页 |
3.2.2 验条件与方案 | 第36-37页 |
3.2.3 实验结果 | 第37-38页 |
3.3 装夹方案可行性分析 | 第38-43页 |
3.3.1 有限元模型建立 | 第38-40页 |
3.3.2 装夹稳定性分析 | 第40-42页 |
3.3.3 工件加工变形预测 | 第42-43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43-44页 |
第4章 开放式复合加工设备关键部件静动态特性分析 | 第44-54页 |
4.1 C形架静力学分析 | 第44-47页 |
4.1.1 定义材料属性 | 第44页 |
4.1.2 载荷与边界条件确定 | 第44页 |
4.1.3 网格划分 | 第44-45页 |
4.1.4 分析结果 | 第45-47页 |
4.2 横梁模态分析 | 第47-49页 |
4.3 横梁谐响应分析 | 第49-52页 |
4.3.1 横梁外载荷确定 | 第49-50页 |
4.3.2 约束条件及分析设计 | 第50页 |
4.3.3 分析结果 | 第50-52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52-54页 |
第5章 开放式复合加工设备薄弱环节识别及其优化 | 第54-64页 |
5.1 整机模型建立 | 第54-55页 |
5.2 设备整机静力学分析 | 第55-58页 |
5.2.1 在自重作用下的整机静力学分析 | 第55页 |
5.2.2 重力切削力耦合下整机静力学分析 | 第55-56页 |
5.2.3 基于串联刚度场的薄弱环节分析 | 第56-58页 |
5.3 加工设备模态分析 | 第58-59页 |
5.4 薄弱环节优化设计 | 第59-62页 |
5.4.1 滑枕结构优化设计 | 第59页 |
5.4.2 横梁结构优化设计 | 第59-60页 |
5.4.3 优化前后比对分析 | 第60-62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62-64页 |
总结与展望 | 第64-6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6-70页 |
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与专利 | 第70-72页 |
致谢 | 第72-73页 |
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| 第7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