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4-28页 |
1.1 前言 | 第14页 |
1.2 生物油 | 第14-16页 |
1.2.1 生物油的性质 | 第14-15页 |
1.2.2 木质素的分解和转化 | 第15-16页 |
1.3 生物油精制 | 第16-24页 |
1.3.1 生物油精制简介 | 第16-17页 |
1.3.2 催化加氢脱氧 | 第17-24页 |
1.4 论文立意以及工作思路 | 第24-28页 |
第二章 实验部分 | 第28-34页 |
2.1 主要原料和试剂 | 第28-29页 |
2.2 催化剂的制备 | 第29-31页 |
2.2.1 载体的制备 | 第29-30页 |
2.2.2 制备金属催化剂 | 第30-31页 |
2.3 催化反应 | 第31页 |
2.4 反应产物分析 | 第31页 |
2.4.1 计算方法 | 第31页 |
2.4.2 产物分析 | 第31页 |
2.5 催化剂表征 | 第31-34页 |
2.5.1 X射线粉末衍射(XRD) | 第31-32页 |
2.5.2 扫描电子显微镜(SEM) | 第32页 |
2.5.3 透射电子显微镜(TEM) | 第32页 |
2.5.4 氮气吸附-脱附测试(BET) | 第32页 |
2.5.5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(ICP–AES) | 第32页 |
2.5.6 CO为探针分子的红外光谱(CO-IR) | 第32页 |
2.5.7 吡啶为探针分子的红外光谱(Py-IR) | 第32-33页 |
2.5.8 氢气程序升温还原(H2-TPR) | 第33页 |
2.5.9 愈创木酚为探针分子的红外光谱(Guaiacol-IR) | 第33-34页 |
第三章 不同金属位置对氢解产物分布的机理研究 | 第34-45页 |
3.1 引言 | 第34页 |
3.2 载体孔道影响的反应测试 | 第34-35页 |
3.3 催化剂的表征 | 第35-39页 |
3.4 载体孔道对产物分布影响机理 | 第39-41页 |
3.5 不同孔道结构载体的催化反应 | 第41页 |
3.6 不同孔道结构催化剂的表征 | 第41-42页 |
3.7 不同孔道结构对产物分布影响机理 | 第42-44页 |
3.8 本章小结 | 第44-45页 |
第四章 载体酸性对加氢脱氧反应速率影响的研究 | 第45-57页 |
4.1 引言 | 第45页 |
4.2 具有不同酸类型载体的反应测试 | 第45-47页 |
4.3 具有不同酸类型催化剂的表征 | 第47-51页 |
4.4 不同酸类型催化剂影响产物分布的机理 | 第51页 |
4.5 载体酸量影响的反应测试 | 第51-52页 |
4.6 不同酸量催化剂的表征 | 第52-55页 |
4.7 酸量对反应影响的机理 | 第55-56页 |
4.8 本章小结 | 第56-57页 |
第五章 插板形Ru/HZSM-5在水相中氢解愈创木酚到苯的研究 | 第57-73页 |
5.1 引言 | 第57-58页 |
5.2 三种不同形貌催化剂的表征 | 第58-62页 |
5.3 三种催化剂氢解催化愈创木酚到苯的评价 | 第62-66页 |
5.4 反应温度的影响 | 第66-68页 |
5.5 探究插板形Ru/HZSM-5-1对愈创木酚氢解高活性的机理 | 第68-70页 |
5.6 催化剂的稳定性测试 | 第70-72页 |
5.7 本章小结 | 第72-73页 |
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73-75页 |
6.1 总结 | 第73-74页 |
6.2 未来展望 | 第74-7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5-81页 |
科研成果 | 第81-82页 |
致谢 | 第82-8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