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引言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“被请求保护地法”说的确立 | 第7-20页 |
第一节 涉外知识产权侵权案件法律适用的主要学说之选择 | 第7-15页 |
一、权利来源地法说 | 第7-8页 |
二、侵权行为地法说 | 第8-10页 |
三、法院地法说 | 第10-12页 |
四、被请求保护地法说 | 第12-15页 |
第二节 我国立法对“被请求保护地法”说的采纳 | 第15-20页 |
一、确立“被请求保护地法”说的立法进程 | 第15-17页 |
二、确立“被请求保护地法”说的依据 | 第17-20页 |
第二章 “被请求保护地法”规则在我国知识产权侵权案件中的适用 | 第20-26页 |
第一节 “被请求保护地”的界定 | 第20-21页 |
第二节 “被请求保护地法”规则的适用 | 第21-26页 |
一、将“被请求保护地”视为侵权行为地 | 第25-26页 |
二、将“被请求保护地”视为法院地 | 第26页 |
三、将“被请求保护地”视为权利来源地 | 第26页 |
四、将“被请求保护地”视为提起请求保护地 | 第26页 |
第三章 “被请求保护地法”规则适用困境 | 第26-31页 |
第一节 “被请求保护地法”规则适用困境的体现 | 第27-29页 |
第二节 “被请求保护地法”规则适用困境的原因 | 第29-31页 |
一、传统审判思想的深远影响 | 第30页 |
二、对法律适用问题的忽视 | 第30-31页 |
三、“被请求保护地”含义的模糊性 | 第31页 |
第四章 克服“被请求保护地法”适用困境的建议 | 第31-37页 |
第一节 确定“被请求保护地”的界定标准适用规范,规范说理过程 | 第32-34页 |
第二节 细化对“被请求保护地”含义的分类 | 第34-35页 |
第三节 合理吸收外国法律理念,适用最密切联系原则 | 第35-36页 |
第四节 结论 | 第36-3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7-41页 |
致谢 | 第41-42页 |
附件 | 第4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