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前言 | 第11-29页 |
1.1 引言 | 第11页 |
1.2 纳米级金属-有机框架材料的研究进展 | 第11-21页 |
1.2.1 纳米级金属-有机框架简介 | 第11-12页 |
1.2.2 NMOFs在生物应用方面的研究现状 | 第12-16页 |
1.2.3 稀土金属-有机框架物(Ln-MOFs) | 第16-18页 |
1.2.4 NMOFs作为光动力学治疗探针的研究现状 | 第18-21页 |
1.3 稀土层状氢氧化物 | 第21-24页 |
1.3.1 稀土层状氢氧化物简介 | 第21页 |
1.3.2 层状稀土氢氧化物 LRHs 的应用现状 | 第21-24页 |
1.4 本论文的选题目的、主要内容及意义 | 第24-2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26-29页 |
第二章 功能化的纳米EU(III)金属-有机框架化合物用于近红外激发和靶向双光子吸收光动力学治疗 | 第29-58页 |
2.1 引言 | 第29-31页 |
2.2 试剂 | 第31页 |
2.3 实验仪器 | 第31-32页 |
2.4 实验步骤 | 第32-35页 |
2.4.1 Eu(NO_3)_3?6H_2O的合成 | 第32页 |
2.4.2 4 ,4,4-三氟乙酰基-1-(9-戊基咔唑-3-位)-1,3-丁二酮(HTHA)的合成 | 第32-33页 |
2.4.3 纳米MOFs颗粒Eu(BTC)(H_2O)·DMF的合成 | 第33页 |
2.4.4 THA-NMOF-76的修饰合成 | 第33页 |
2.4.5 负载有光敏剂MB的纳米MOFs颗粒MB@THA-NMOF-76的修饰合成 | 第33-34页 |
2.4.6 细胞靶向的纳米MOFs颗粒MB@THA-NMOF-76@cRGD的合成 | 第34页 |
2.4.7 细胞外双光子诱导单线态氧的检测 | 第34-35页 |
2.5 细胞实验 | 第35-36页 |
2.5.1 细胞培养 | 第35页 |
2.5.2 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成像 | 第35页 |
2.5.3 细胞毒性实验(MTS) | 第35-36页 |
2.5.4 细胞内活性氧检测 | 第36页 |
2.6 实验结果与讨论 | 第36-46页 |
2.6.1 MB@THA-NMOF-76@cRGD纳米颗粒的合成和表征 | 第36-42页 |
2.6.2 MB@THA-NMOF-76单线态氧(~1O_2)的产生情况 | 第42-43页 |
2.6.3 纳米颗粒的细胞吸收分析和肿瘤靶向评价 | 第43页 |
2.6.4 活死细胞染色成像 | 第43页 |
2.6.5 细胞毒性分析 | 第43-46页 |
2.7 结论 | 第46-4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7-51页 |
附图 | 第51-58页 |
第三章 稀土-卟啉类金属-有机框架用于实时监测溶解氧的研究 | 第58-70页 |
3.1 引言 | 第58-59页 |
3.2 试剂 | 第59页 |
3.3 实验仪器 | 第59-60页 |
3.4 实验步骤 | 第60-61页 |
3.4.1 TPPS(Pd)的合成 | 第60页 |
3.4.2 LTbH-TPPS(Pd)的合成 | 第60页 |
3.4.3 MOF-Eu-TPPS的合成 | 第60-61页 |
3.4.4 光谱法测定DO | 第61页 |
3.5 实验结果与讨论 | 第61-66页 |
3.5.1 LTbH-TPPS(Pd)的合成和表征 | 第61-62页 |
3.5.2 MOF-Eu-TPPS的合成和表征 | 第62-63页 |
3.5.3 固体紫外吸收光谱 | 第63-64页 |
3.5.4 LTbH-TPPS和MOF-Eu-TPPS探针监测 | 第64-66页 |
3.6 结论 | 第66-67页 |
附图 | 第67-6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8-70页 |
第四章 总结 | 第70-71页 |
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71-72页 |
致谢 | 第7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