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宋民法思想与制度探析
摘要 | 第2-3页 |
Abstract | 第3-4页 |
引言 | 第7页 |
第1章 唐宋民事立法的思想基础 | 第7-9页 |
1.1 正统法律思想 | 第7-8页 |
1.2 纲常伦理思想 | 第8页 |
1.3 诚信平等思想 | 第8-9页 |
1.4 功利主义思想 | 第9页 |
第2章 民事主体法律思想与制度 | 第9-12页 |
2.1 民事行为能力和权利能力的划分 | 第9-11页 |
2.2 户籍制度与监护相关思想和制度 | 第11-12页 |
第3章 物权法律思想与制度 | 第12-19页 |
3.1 所有权的法律思想与制度 | 第12-16页 |
3.2 用益物权的法律思想与制度 | 第16-17页 |
3.3 担保物权的法律思想与制度 | 第17-18页 |
3.4 物权的民法保护 | 第18-19页 |
第4章 债权法律思想与制度 | 第19-24页 |
4.1 债权法的相关思想 | 第19-20页 |
4.2 债的产生与消灭 | 第20页 |
4.3 债务的担保 | 第20-21页 |
4.4 合同之债 | 第21-23页 |
4.5 非合同之债 | 第23-24页 |
第5章 婚姻法律思想与制度 | 第24-27页 |
5.1 婚姻缔结的相关思想与制度 | 第24-25页 |
5.2 婚姻解除的相关思想与制度 | 第25-27页 |
第6章 家庭继承法律思想与制度 | 第27-31页 |
6.1 家庭继承法的指导思想 | 第27-29页 |
6.2 法定继承 | 第29-30页 |
6.3 遗嘱继承 | 第30-31页 |
第7章 唐宋时期民法思想与制度的影响 | 第31-34页 |
7.1 对后世历史的影响 | 第31-32页 |
7.2 对周边国家的影响 | 第32页 |
7.3 对现代民法的影响 | 第32-34页 |
注释 | 第34-3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5-37页 |
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37-38页 |
致谢 | 第38-4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