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4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1页 |
英文缩写词表 | 第14-16页 |
前言 | 第16-18页 |
第一篇 文献综述 | 第18-34页 |
第1章 伪狂犬病毒的研究进展 | 第18-28页 |
1.1 伪狂犬病毒的形态 | 第18-19页 |
1.2 PR 的流行动态 | 第19-20页 |
1.3 流行病学 | 第20-22页 |
1.4 猪伪狂犬病毒的生物学特征 | 第22-23页 |
1.5 猪伪狂犬病毒的致病机理 | 第23-24页 |
1.6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| 第24-25页 |
1.7 猪伪狂犬病的检测方法 | 第25-28页 |
第2章 猪伪狂犬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征 | 第28-34页 |
2.1 猪伪狂犬病毒的基因组结构与功能 | 第28-31页 |
2.2 猪伪狂犬病毒的复制 | 第31-34页 |
第二篇 研究内容 | 第34-88页 |
第1章 吉林省猪伪狂犬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及分析 | 第34-44页 |
1.1 材料和方法 | 第34-36页 |
1.2 结果 | 第36-39页 |
1.3 讨论 | 第39-41页 |
1.4 小结 | 第41-44页 |
第2章 猪伪狂犬病毒JL/08/SP 株的分离鉴定 | 第44-64页 |
2.1 材料与方法 | 第44-50页 |
2.2 结果 | 第50-60页 |
2.3 讨论 | 第60-62页 |
2.4 小结 | 第62-64页 |
第3章 猪伪狂犬病毒野毒株GE-PCR 方法的建立及其在临床上的初步应用 | 第64-80页 |
3.1 材料与方法 | 第64-68页 |
3.2 结果 | 第68-76页 |
3.3 讨论 | 第76-77页 |
3.4 小结 | 第77-80页 |
第4章 吉林省规模化猪场PR 的控制、净化技术的研究及应用. | 第80-88页 |
4.1 材料与方法 | 第80-82页 |
4.2 结果 | 第82-86页 |
4.3 讨论 | 第86-87页 |
4.4 小结 | 第87-88页 |
结论 | 第88-9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0-98页 |
攻博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98-100页 |
致谢 | 第100-102页 |
导师及作者简介 | 第10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