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17页 |
1.1 选题背景及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1.1 选题背景 | 第10页 |
1.1.2 选题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2 相关理论及概念界定 | 第11-13页 |
1.2.1 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理论 | 第11-12页 |
1.2.2 有关概念界定 | 第12-13页 |
1.3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5页 |
1.4 研究内容 | 第15-16页 |
1.5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| 第16-17页 |
第2章 河北省农村金融资金外流现状 | 第17-26页 |
2.1 我国农村金融资金外流规模不断增大 | 第17-18页 |
2.2 河北省农村金融资金外流现状 | 第18-26页 |
2.2.1 商业银行信贷资金大规模从农村流向城市 | 第20-21页 |
2.2.2 农村邮政储蓄抽走了大量农村资金 | 第21-23页 |
2.2.3 农村信用社也成为农村资金外流的重要渠道 | 第23-26页 |
第3章 河北省农村金融资金外流的原因分析 | 第26-34页 |
3.1 河北省农村地区不具备吸引资金的优势 | 第26-28页 |
3.1.1 河北省农业产业对资金的吸引力较差 | 第26-27页 |
3.1.2 河北省农村非农产业发展相对落后 | 第27页 |
3.1.3 河北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| 第27-28页 |
3.2 河北省农村金融机构支农功能弱化 | 第28-31页 |
3.2.1 基层大型商业银行定位偏离农村 | 第28-29页 |
3.2.2 邮政储蓄“只存不贷”的经营模式 | 第29-30页 |
3.2.3 农村信用社“势单力薄” | 第30-31页 |
3.2.4 政策性金融的作用未得到有效发挥 | 第31页 |
3.3 河北省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不完善 | 第31-34页 |
3.3.1 农业保险发展比较滞后 | 第31-32页 |
3.3.2 农村信用担保机制不健全 | 第32页 |
3.3.3 农村社会信用意识淡薄 | 第32-33页 |
3.3.4 农村金融法制环境欠佳 | 第33-34页 |
第4章 国内外抑制农村金融资金外流的经验借鉴 | 第34-40页 |
4.1 国外抑制农村金融资金外流的具体实践 | 第34-37页 |
4.2 国内抑制农村金融资金外流的政策措施 | 第37-38页 |
4.3 国内外经验对抑制河北省农村金融资金外流的启示 | 第38-40页 |
第5章 缓解河北省农村金融资金外流的对策建议 | 第40-49页 |
5.1 培育分工合理、功能互补的农村金融体系 | 第40-44页 |
5.1.1 重新定位大型商业银行的支农功能 | 第40-41页 |
5.1.2 加大邮政储蓄银行的支农力度 | 第41-42页 |
5.1.3 加大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力度 | 第42-43页 |
5.1.4 强化农村政策性金融职能 | 第43-44页 |
5.1.5 鼓励建立多种组织形式的农村金融机构 | 第44页 |
5.2 加大农村金融的政策扶持力度 | 第44-47页 |
5.2.1 差别的金融政策 | 第44-45页 |
5.2.2 税收优惠政策 | 第45-46页 |
5.2.3 信贷损失的分担和补偿政策 | 第46页 |
5.2.4 奖励与补贴政策 | 第46-47页 |
5.3 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| 第47-49页 |
5.3.1 建立和完善农业保险机制 | 第47页 |
5.3.2 完善农村地区的抵押担保制度 | 第47-48页 |
5.3.3 营造良好的农村信用环境 | 第48页 |
5.3.4 加强农村金融法制建设 | 第48-49页 |
结语 | 第49-5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0-52页 |
致谢 | 第52-53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| 第5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