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合同中的情势变更原则
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引言 | 第11-13页 |
1 情势变更原则的一般问题 | 第13-19页 |
1.1 情势变更原则的概念 | 第13-17页 |
1.1.1 情势变更原则概念 | 第13页 |
1.1.2 情势变更原则概念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| 第13-17页 |
1.2 情势变更原则的性质 | 第17页 |
1.3 情势变更原则建立的意义 | 第17-19页 |
2 情势变更原则的沿革及理论依据 | 第19-26页 |
2.1 情势变更原则的沿革 | 第19-23页 |
2.1.1 理论沿革 | 第19-20页 |
2.1.2 从比较法角度考察 | 第20-23页 |
2.2 情势变更原则的理论依据 | 第23-26页 |
2.2.1 不可预见说 | 第23-24页 |
2.2.2 法律行为基础说 | 第24页 |
2.2.3 诚实信用原则说 | 第24页 |
2.2.4 默示条款说 | 第24页 |
2.2.5 合同基础丧失理论 | 第24-25页 |
2.2.6 公正合理解决理论 | 第25页 |
2.2.7 义务变更说 | 第25-26页 |
3 情势变更原则的适用条件及效力 | 第26-32页 |
3.1 情势变更原则的适用条件 | 第26-29页 |
3.1.1 前提条件 | 第26页 |
3.1.2 时间条件 | 第26-27页 |
3.1.3 主观条件 | 第27-28页 |
3.1.4 实质条件 | 第28-29页 |
3.2 情势变更原则的法律效力 | 第29-32页 |
3.2.1 变更合同 | 第29-30页 |
3.2.2 解除合同 | 第30-32页 |
4 我国情势变更原则的立法与司法改进 | 第32-39页 |
4.1 我国情势变更原则的立法不足 | 第32-34页 |
4.1.1 立法层面上 | 第32-33页 |
4.1.2 司法层面上 | 第33-34页 |
4.2 我国情势变更原则的立法完善 | 第34-35页 |
4.2.1 可取之处 | 第34-35页 |
4.2.2 不足之处 | 第35页 |
4.3 适用情势变更原则应审慎界定的问题 | 第35-39页 |
4.3.1 具体法律要件的辨析考察 | 第35-37页 |
4.3.2 情势变更适用的法律效果 | 第37-39页 |
结论 | 第39-4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1-43页 |
后记 | 第43-44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| 第4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