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6-15页 |
1.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| 第6-11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6-9页 |
1.1.2 选题意义 | 第9-11页 |
1.2 研究方法和论文结构 | 第11-14页 |
1.2.1 研究方法 | 第11-12页 |
1.2.2 研究思路与论文框架安排 | 第12-14页 |
1.2.3 本文创新点 | 第14页 |
本章小结 | 第14-15页 |
第二章 文献综述 | 第15-25页 |
2.1 关于信息不对称理论的文献 | 第15-16页 |
2.2 关于上市公司IPO抑价问题的文献 | 第16-23页 |
2.2.1 关于IPO抑价问题现象的实证研究 | 第16-19页 |
2.2.2 关于用信息不对称解释IPO抑价现象的文献 | 第19-23页 |
2.3 关于股权结构和VC/PE的文献 | 第23-24页 |
2.3.1 大股东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的文献 | 第23-24页 |
2.3.2 VC/PE投资机构与IPO业绩变脸之间关系的文献 | 第24页 |
本章小结 | 第24-25页 |
第三章 创业板公司业绩变脸问题的实证分析 | 第25-50页 |
3.1 业绩变脸程度的测定 | 第25页 |
3.2 业绩变脸问题的假说的提出和模型的设定 | 第25-29页 |
3.2.1 业绩变脸问题的假说的提出 | 第25-28页 |
3.2.3 业绩变脸问题模型的设定 | 第28页 |
3.2.4 业绩变脸问题的数据选取和来源 | 第28-29页 |
3.3 业绩变脸问题的描述性统计 | 第29-32页 |
3.4 业绩变脸问题的回归分析 | 第32-34页 |
3.5 业绩变脸问题的因子分析 | 第34-49页 |
3.5.1 业绩变脸因子分析模型及预处理数据分析 | 第34-36页 |
3.5.2 业绩变脸问题因子分析模型的实证分析 | 第36-41页 |
3.5.3 业绩变脸问题的主因子回归分析 | 第41-44页 |
3.5.4 业绩变脸问题因子分析法的结果分析 | 第44-49页 |
本章小结 | 第49-50页 |
第四章 业绩变脸问题研究的结论与建议 | 第50-54页 |
4.1 全文总结及实证结论 | 第50-51页 |
4.2 对投资者和监管层的建议 | 第51-52页 |
4.2.1 对投资者的建议 | 第51-52页 |
4.2.2 对监管层的建议 | 第52页 |
4.3 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与展望 | 第52-53页 |
本章小结 | 第53-5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4-59页 |
致谢 | 第59-6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