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10页 |
| 引言 | 第10-11页 |
| 1 绪论 | 第11-15页 |
| ·国内外的研究背景及研究现状 | 第11-13页 |
| ·对地震作用下桩-土-上部结构作用机理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13-14页 |
| ·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| 第14-15页 |
| 2 土体、上部结构本构模型及有限元分析 | 第15-28页 |
| ·土体本构关系分析 | 第15-23页 |
| ·土体本构关系模型 | 第15-16页 |
| ·弹塑性本构模型 | 第16-23页 |
| ·有限元分析 | 第23-26页 |
| ·上部结构线弹性本构模型分析 | 第26-27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27-28页 |
| 3 桩-土-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分析中相关条件的确定 | 第28-35页 |
| ·桩基土边界条件的地确定、阻尼的选择 | 第28-31页 |
| ·桩土边界条件的地确定 | 第28-31页 |
| ·阻尼的选择 | 第31页 |
| ·地震波的输入及典型地震波 | 第31-33页 |
| ·重力因素在结构分析中的影响 | 第33-34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34-35页 |
| 4 有限元软件ANSYS 以及单元的类型介绍 | 第35-44页 |
| ·有限元软件ANSYS的简介与发展史 | 第35-37页 |
| ·ANSYS 有限元软件的功能简介 | 第35-36页 |
| ·ANSYS 结构分析功能 | 第36页 |
| ·ANSYS 有限元软件的特点 | 第36-37页 |
| ·模型中单元的选择 | 第37-43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3-44页 |
| 5 上部结构的不同刚度对桩基抗震性能的分析 | 第44-51页 |
| ·各项参数的确定 | 第44-46页 |
| ·体系自振周期的特点 | 第46页 |
| ·桩基的水平位移以及内力分析 | 第46-49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9-51页 |
| 6 桩-土-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结构分析 | 第51-90页 |
| ·建模分析方法 | 第51-54页 |
| ·理论分析法 | 第51-52页 |
| ·原位观测法 | 第52-53页 |
| ·模型试验法 | 第53-54页 |
| ·算例分析 | 第54-75页 |
| ·算例参数设定 | 第54-55页 |
| ·单元选择 | 第55-56页 |
| ·子结构法 | 第56页 |
| ·桩-土-上部结构相互作用地震反应分析 | 第56-57页 |
| ·土体参数及边界条件对体系的抗震性能的影响 | 第57-58页 |
| ·算例结果分析 | 第58-75页 |
| ·在不同强弱地震波作用下桩-土-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变化 | 第75-88页 |
| ·地震荷载选取 | 第75-77页 |
| ·计算结果分析 | 第77-88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88-90页 |
| 结论与展望 | 第90-92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92-96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论文及科研情况 | 第96-97页 |
| 致谢 | 第97-9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