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目录 | 第6-9页 |
1 引言 | 第9-15页 |
1.1 研究的背景、目的和意义 | 第9页 |
1.2 研究目标、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| 第9页 |
1.3 研究方法、主要创新与结构安排 | 第9-10页 |
1.4 国内外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现状及不足之处 | 第10-15页 |
1.4.1 国外学者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 | 第10-11页 |
1.4.2 国内关于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现状 | 第11-14页 |
1.4.3 现有研究成果不足之处和对本文的启示 | 第14-15页 |
2 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综述 | 第15-21页 |
2.1 对外直接投资的微观理论 | 第15-16页 |
2.1.1 针对发达国家 ODI 的微观理论 | 第15页 |
2.1.2 针对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微观理论 | 第15-16页 |
2.2 对外直接投资的中观理论 | 第16-17页 |
2.2.1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| 第16页 |
2.2.2 竞争优势理论 | 第16-17页 |
2.2.3 边际产业理论 | 第17页 |
2.3 对外直接投资的宏观理论 | 第17-21页 |
2.3.1 投资发展周期理论 | 第17-19页 |
2.3.2 一体化国际投资发展论 | 第19页 |
2.3.3 投资诱发要素组合理论 | 第19页 |
2.3.4 国家利益优先理论 | 第19-21页 |
3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阶段的实证检验 | 第21-26页 |
3.1 中国净对外直接投资模型的建立 | 第21-24页 |
3.1.1 数据的选取 | 第21-22页 |
3.1.2 模型的设定 | 第22-23页 |
3.1.3 参数估计 | 第23页 |
3.1.4 给出模型拟合图 | 第23-24页 |
3.2 回归结果分析:中国正处于投资发展周期的第三阶段 | 第24-26页 |
3.2.1 模型的检验 | 第24页 |
3.2.2 回归结果分析 | 第24-26页 |
4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| 第26-39页 |
4.1 规模特征:投资规模高速增长但仍滞后于国内经济发展水平 | 第26-28页 |
4.2 区位特征:国际拓展迅速,但全球所占份额有限 | 第28-29页 |
4.3 行业特征:以资源和能源为主,制造业和高科技行业投资不足 | 第29-31页 |
4.4 投资方式:以并购方式和绿地投资为主 | 第31页 |
4.5 主体特征:以国有企业为主,正向多元化努力 | 第31-34页 |
4.5.1 大多数投资主体为国有企业 | 第31-33页 |
4.5.2 民营企业日益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力量 | 第33-34页 |
4.6 政策体系:初具雏形并有待完善 | 第34-39页 |
4.6.1 核准与管理方面 | 第34-35页 |
4.6.2 促进和鼓励对外直接投资的政策 | 第35-37页 |
4.6.3 日常监督与服务政策框架 | 第37-39页 |
5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策略选择 | 第39-50页 |
5.1 从宏观上科学制定对外直接投资总体发展战略 | 第39-43页 |
5.1.1 对外投资区位选择的策略 | 第39-40页 |
5.1.2 对外投资产业选择的策略 | 第40-41页 |
5.1.3 对外投资方式选择的策略 | 第41-42页 |
5.1.4 对外投资主体选择的策略 | 第42-43页 |
5.2 建立和完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政策体系 | 第43-47页 |
5.2.1 建立对外投资管理、协调和监管机构 | 第44-45页 |
5.2.2 建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政策、法律法规体系 | 第45-46页 |
5.2.3 建立对外投资社会中介服务体系 | 第46-47页 |
5.2.4 加快中小民营企业支持体系的建设 | 第47页 |
5.3 在微观层面提升企业的对外投资竞争力 | 第47-50页 |
5.3.1 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,改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 | 第47-48页 |
5.3.2 大力开发和培养符合国际化要求的跨国管理人才 | 第48页 |
5.3.3 以市场为导向选择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和产品 | 第48-50页 |
6 结论 | 第50-5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1-54页 |
附录 | 第54-55页 |
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| 第55-56页 |
致谢 | 第56-5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