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中文摘要 | 第4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7页 |
| 缩略语/符号说明 | 第10-11页 |
| 前言 | 第11-13页 |
| 研究现状、成果 | 第11-12页 |
| 研究目的、方法 | 第12-13页 |
| 一、骨性Ⅱ类错(?)患者牙弓与基骨弓形态及其协调性研究 | 第13-35页 |
| 1.1 对象和方法 | 第13-25页 |
| 1.1.1 研究对象 | 第13-14页 |
| 1.1.2 研究方法 | 第14-25页 |
| 1.2 结果 | 第25-29页 |
| 1.2.1 牙弓形态比较结果 | 第25-26页 |
| 1.2.2 基骨弓形态比较结果 | 第26-27页 |
| 1.2.3 牙弓与基骨弓形态的协调性 | 第27-29页 |
| 1.3 讨论 | 第29-34页 |
| 1.3.1 样本的选择 | 第29-30页 |
| 1.3.2 基骨标志点的确定 | 第30-31页 |
| 1.3.3 骨性Ⅱ类错(?)基骨弓形态特征 | 第31-32页 |
| 1.3.4 骨性Ⅱ类错(?)牙弓形态特征 | 第32-33页 |
| 1.3.5 骨性Ⅱ类错(?)上下牙弓、上下基骨弓的协调性 | 第33-34页 |
| 1.4 小结 | 第34-35页 |
| 二、骨性Ⅱ类错(?)牙齿倾斜度及代偿机制的探讨 | 第35-41页 |
| 2.1 对象和方法 | 第35-37页 |
| 2.1.1 研究对象 | 第35页 |
| 2.1.2 研究方法 | 第35-37页 |
| 2.2 结果 | 第37-38页 |
| 2.2.1 牙齿颊舌向倾斜度的比较结果 | 第37-38页 |
| 2.2.2 牙齿近远中倾斜度的比较结果 | 第38页 |
| 2.3 讨论 | 第38-40页 |
| 2.3.1 骨性Ⅱ类错(?)牙齿颊舌向倾斜度及代偿情况 | 第38-39页 |
| 2.3.2 骨性Ⅱ类错(?)牙齿近远中向倾斜度及代偿情况 | 第39-40页 |
| 2.4 小结 | 第40-41页 |
| 结论 | 第41-42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2-46页 |
|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| 第46-47页 |
| 综述 | 第47-59页 |
| 综述参考文献 | 第54-59页 |
| 致谢 | 第5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