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引言 | 第10-11页 |
第一章 后京都国际气候法律方案研究背景 | 第11-20页 |
第一节 气候变化问题与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现状 | 第11-13页 |
第二节 后京都国际气候法律方案构建的基础——京都模式的经验与教训 | 第13-16页 |
第三节 后京都国际气候法律方案研究——研究角度与思路 | 第16-20页 |
第二章 后京都国际气候法律方案构建的几个国际法理论问题 | 第20-31页 |
第一节 所谓全球气候正义 | 第20-24页 |
第二节 气候变化国际协定的实质 | 第24-27页 |
第三节 气候变化问题中国际法的作用 | 第27-31页 |
第三章 后京都国际气候法律建议方案的评价标准 | 第31-40页 |
第一节 一个基本原则——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 | 第31-33页 |
第二节 两种排放衡量——国家排放与人均排放 | 第33-35页 |
第三节 三个作用因素——有效果、有效率、可妥协 | 第35-36页 |
第四节 四个应当涉及的议题 | 第36-40页 |
第四章 对现有后京都国际气候法律建议方案的评价 | 第40-56页 |
第一节 形式性建议方案评价 | 第40-43页 |
第二节 内容性建议方案评价 | 第43-51页 |
第三节 建议方案评价总结 | 第51-56页 |
第五章 选择与整合:基于国际法现实主义的取舍 | 第56-62页 |
第一节 框架形式和原则 | 第56-57页 |
第二节 减排义务的设定 | 第57-58页 |
第三节 履行过程的规范 | 第58-59页 |
第四节 资金与技术问题 | 第59-60页 |
第五节 监督与追责问题 | 第60-6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2-67页 |
致谢 | 第67-68页 |
个人简介 | 第68页 |
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68-6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