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1-24页 |
1 干扰素系统研究进展 | 第11-14页 |
1.1 干扰素的发现及类型 | 第11页 |
1.2 鱼类干扰素的发现及研究情况 | 第11-12页 |
1.3 干扰素的生物学功能 | 第12-13页 |
1.4 IFN 作用的分子机制 | 第13-14页 |
1.4.1 Ⅰ型 IFN 转录激活的分子机理 | 第13-14页 |
2 干扰素调节因子家族 | 第14-22页 |
2.1 干扰素调节因子的发现 | 第14页 |
2.2 干扰素调节因子的结构特征 | 第14-15页 |
2.3 干扰素调节因子家族的研究进展 | 第15-22页 |
2.3.1 IRF1 和 IRF2 研究进展 | 第15-18页 |
2.3.2 IRF3 和 IRF7 研究进展 | 第18页 |
2.3.3 IRF4 和 IRF8 研究进展 | 第18-19页 |
2.3.4 IRF5 研究进展 | 第19-20页 |
2.3.5 IRF6 研究进展 | 第20-21页 |
2.3.6 IRF9 研究进展 | 第21页 |
2.3.7 IRF10 研究进展 | 第21-22页 |
2.3.8 病毒 IRF 研究进展 | 第22页 |
3.本项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| 第22-24页 |
第二章 大菱鲆 IRF2 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| 第24-64页 |
1 实验材料及方法 | 第24-37页 |
1.1 组织的获取及总 RNA 的抽提 | 第27页 |
1.2 cDNA 第一链的制备 | 第27-28页 |
1.3 IRF2 的全长 cDNA 的克隆 | 第28-35页 |
1.3.1 核心片段的克隆 | 第28-31页 |
1.3.2 RACE 片段的克隆 | 第31-34页 |
1.3.3 全长 cDNA 序列的拼接及验证 | 第34-35页 |
1.4 IRF2 基因序列的克隆 | 第35-36页 |
1.4.1 基因序列引物设计 | 第35页 |
1.4.2 基因组 DNA 的提取 | 第35-36页 |
1.4.3 基因组序列的克隆及测序 | 第36页 |
1.5 序列分析 | 第36-37页 |
2 实验结果分析 | 第37-61页 |
2.1 RNA 样品的抽提与质量检测 | 第37页 |
2.2 核心片段的克隆及测序结果 | 第37-39页 |
2.3 3’RACE 片段的克隆及测序结果 | 第39-43页 |
2.4 5’RACE 片段的克隆及测序结果 | 第43-45页 |
2.5 全长 cDNA 序列的克隆及测序结果 | 第45-47页 |
2.6 全长 cDNA 序列和推断的氨基酸序列 | 第47-51页 |
2.7 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比较 | 第51-56页 |
2.8 基因组 DNA 序列的克隆及测序结果 | 第56页 |
2.9 基因结构及分析 | 第56-58页 |
2.10 系统进化分析 | 第58-61页 |
3 讨论 | 第61-64页 |
第三章 大菱鲆 IRF2 的三种 mRNA 拼接变异体的组织分布研究 | 第64-69页 |
1 实验材料及方法 | 第64-66页 |
1.1 实验动物 | 第64页 |
1.2 实验所用的主要仪器与设备 | 第64页 |
1.3 试剂及溶液的配制 | 第64页 |
1.4 组织的获取 | 第64页 |
1.5 总 RNA 的抽提及质量检测 | 第64页 |
1.6 cDNA 第一链的合成 | 第64-65页 |
1.7 引物设计 | 第65-66页 |
1.8 RT-PCR 分析与检测 | 第66页 |
2 结果分析 | 第66-67页 |
3 讨论 | 第67-69页 |
结论 | 第69-7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0-81页 |
致谢 | 第81-82页 |
个人简历 | 第82-8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