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环境科学、安全科学论文--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--一般性问题论文--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

超深厌氧塘+人工湿地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目录第7-9页
1 绪论第9-14页
    1.1 引言第9-10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人工湿地发展历程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外人工湿地发展历程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内人工湿地发展历程第11页
    1.3 超深厌氧塘发展历程第11-12页
    1.4 研究目的、内容及意义第12-14页
2 人工湿地技术概述第14-25页
    2.1 人工湿地概念第14页
    2.2 人工湿地类型第14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表面流人工湿地(SFW)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水平潜流人工湿地(SSFW)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垂直流人工湿地(VFW)第17-18页
    2.3 人工湿地去除污染物的机理第18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悬浮物(SS)去除机理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有机物去处机理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氮的去除机理第19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磷的去除机理第22-23页
    2.4 人工湿地技术特点第23页
    2.5 人工湿地强化措施第23-25页
3 试验设计和方法第25-39页
    3.1 试验地点和原水水质第25页
    3.2 试验设计第25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试验工艺流程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试验主要构筑物设计第27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冬季保温措施第37页
    3.3 分析方法第37-39页
4 试验结果与分析第39-61页
    4.1 系统的启动与调试第39-4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超深厌氧塘的启动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人工湿地的启动第41-42页
    4.2 超深厌氧塘的试验研究第42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超深厌氧塘内垂直高度方向温度和溶解氧变化情况第42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水力负荷对厌氧塘去除有机物效果的影响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污染物负荷对厌氧塘去除有机物效果的影响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超深厌氧塘对氮、磷的去除效果第46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5 小结第48-49页
    4.3 人工湿地的试验研究第49-5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人工湿地处理效果影响因素试验第49-5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两种人工湿地比较第55页
    4.4 系统整体运行效果第55-61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系统对 SS 的去除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系统 COD 去除效果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系统氮素的去除效果第58-59页
        4.4.4 系统 TP 去除效果第59页
        4.4.5 小结第59-61页
5 结论与建议第61-63页
    5.1 结论第61-62页
    5.2 建议第62页
    5.3 展望第62-63页
致谢第63-64页
参考文献第64-67页
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67页

论文共6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混凝—水解酸化—活性污泥法处理粘胶废水的试验研究
下一篇:不同硫肥处理下污染水稻土中铜硫淹水释放机制初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