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页 |
第1章 引言 | 第11-19页 |
1.1 亚麻纤维化学改性的研究现状 | 第11-14页 |
1.1.1 亚麻纤维的氧化改性 | 第11-12页 |
1.1.2 亚麻纤维的阳离子改性 | 第12-13页 |
1.1.3 亚麻纤维的其他化学改性 | 第13-14页 |
1.2 亚麻纤维染色技术的研究现状 | 第14-17页 |
1.2.1 亚麻纤维传统染色技术的研究现状 | 第14-15页 |
1.2.2 亚麻纤维的新型染色技术的研究现状 | 第15-17页 |
1.3 胶原蛋白的研究进展 | 第17-18页 |
1.3.1 胶原蛋白纤维的研究进展 | 第17-18页 |
1.3.2 胶原蛋白接枝共聚的研究进展 | 第18页 |
1.4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8-19页 |
第2章 改性剂的制备及亚麻纱线接枝改性的研究 | 第19-41页 |
2.1 引言 | 第19页 |
2.2 实验药品与仪器 | 第19-20页 |
2.2.1 实验药品 | 第19-20页 |
2.2.2 实验仪器 | 第20页 |
2.3 实验方法 | 第20-23页 |
2.3.1 改性剂合成的目的与意义 | 第20-21页 |
2.3.2 改性剂的制备原理 | 第21页 |
2.3.3 改性剂端羟基环氧氯丙胺醚的制备 | 第21-22页 |
2.3.4 改性剂的红外表征 | 第22-23页 |
2.3.5 实验的结果与讨论 | 第23页 |
2.4 亚麻纱线碱处理的结果与讨论 | 第23-27页 |
2.4.1 碱性亚麻纱线的制备原理 | 第23-24页 |
2.4.2 碱性亚麻纱线的失重率与力学测试法 | 第24页 |
2.4.3 亚麻纱线碱处理的优化试验 | 第24-27页 |
2.5 改性剂对亚麻纱线的改性处理 | 第27-37页 |
2.5.1 改性亚麻纱线的制备原理 | 第27页 |
2.5.2 白度和强力损失率的测试方法 | 第27-28页 |
2.5.3 亚麻纱线改性处理的单因素试验 | 第28-34页 |
2.5.4 亚麻纱线改性处理的单因素结果与讨论 | 第34页 |
2.5.5 亚麻纱线改性处理的正交试验 | 第34-37页 |
2.6 改性亚麻纱线的表征 | 第37-40页 |
2.6.1 改性亚麻纱线的红外谱图分析 | 第37-38页 |
2.6.2 改性亚麻纱线的 X-射线衍射分析 | 第38-39页 |
2.6.3 改性亚麻纱线的 SEM 分析 | 第39-40页 |
2.7 本章结论 | 第40-41页 |
第3章 胶原蛋白接枝亚麻纱线的研究 | 第41-55页 |
3.1 引言 | 第41页 |
3.2 实验部分 | 第41-43页 |
3.2.1 实验药品与仪器 | 第41-42页 |
3.2.2 胶原蛋白接枝亚麻纱线样品制备 | 第42页 |
3.2.3 测试仪器与方法 | 第42-43页 |
3.3 明胶蛋白接枝亚麻纱线的结果与讨论 | 第43-50页 |
3.3.1 明胶蛋白接枝亚麻纱线的单因素试验 | 第43-47页 |
3.3.2 明胶蛋白接枝亚麻纱线的正交试验 | 第47-49页 |
3.3.3 明胶蛋白纱线白度和强力损失率的测试 | 第49-50页 |
3.4 明胶蛋白接枝亚麻纱线的表征 | 第50-54页 |
3.4.1 明胶蛋白纱线的红外谱图分析 | 第51-52页 |
3.4.2 明胶蛋白纱线的 X-射线衍射分析 | 第52-53页 |
3.4.3 接枝改性亚麻纱线的 SEM 图像分析 | 第53-54页 |
3.5 本章结论 | 第54-55页 |
第4章 明胶蛋白纱线的染色性能研究 | 第55-67页 |
4.1 引言 | 第55页 |
4.2 实验部分 | 第55-56页 |
4.2.1 实验材料 | 第55页 |
4.2.2 实验仪器 | 第55-56页 |
4.3 试验方法 | 第56-57页 |
4.3.1 吸尽率(E)的测定 | 第56页 |
4.3.2 固色率(F)的测定 | 第56-57页 |
4.4 明胶蛋白纱线的染色结果与讨论 | 第57-66页 |
4.4.1 明胶蛋白纱线染色工艺的单因素试验 | 第57-61页 |
4.4.2 明胶蛋白纱线染色工艺的正交试验 | 第61-63页 |
4.4.3 明胶蛋白纱线上染速率曲线的绘制 | 第63-65页 |
4.4.4 明胶蛋白接枝率对亚麻纱线染色性能的影响 | 第65-66页 |
4.5 本章结论 | 第66-67页 |
结论 | 第67-6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8-71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| 第71-72页 |
致谢 | 第72-7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