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3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页 |
| 目录 | 第5-7页 |
| 第1章 引言 | 第7-9页 |
| 第2章 证据犯罪概述 | 第9-15页 |
| 2.1 证据的概念 | 第9-10页 |
| 2.2 证据犯罪的概念 | 第10-15页 |
| 2.2.1 证据犯罪的内涵与特征 | 第10-11页 |
| 2.2.2 证据犯罪的外延 | 第11-15页 |
| 第3章 证据犯罪的覆盖面的不足及完善 | 第15-28页 |
| 3.1 证据犯罪适用的诉讼空间过窄及完善 | 第15-24页 |
| 3.1.1 证据犯罪适用的诉讼空间过窄 | 第15-20页 |
| 3.1.2 延伸证据犯罪适用的诉讼空间 | 第20-24页 |
| 3.2 对拒绝作证行为规制的不足及完善 | 第24-28页 |
| 3.2.1 刑法对拒绝作证行为规制的不足 | 第24-26页 |
| 3.2.2 对拒绝作证行为的规定的完善 | 第26-28页 |
| 第4章 证据犯罪犯罪主体规定的不足及完善 | 第28-35页 |
| 4.1 证据犯罪犯罪主体规定的不足 | 第28-33页 |
| 4.1.1 伪证罪的主体规定的不足 | 第28-30页 |
| 4.1.2 辩护人、诉讼代理人独立成罪的弊端 | 第30-33页 |
| 4.2 证据犯罪犯罪的主体规定的完善 | 第33-35页 |
| 4.2.1 扩大伪证罪的主体范围 | 第33-34页 |
| 4.2.2 取消刑法第306条 | 第34-35页 |
| 第5章 证据犯罪犯罪对象规定的不足及完善 | 第35-37页 |
| 5.1 证据犯罪的犯罪对象规定的不足 | 第35-36页 |
| 5.1.1 妨害作证罪犯罪对象的规定的不足 | 第35页 |
| 5.1.2 刑讯逼供罪与暴力取证罪犯罪对象的规定的不足 | 第35-36页 |
| 5.2 证据犯罪犯罪对象规定的完善 | 第36-37页 |
| 第6章 证据犯罪刑罚规定的不足及完善 | 第37-41页 |
| 6.1 证据犯罪中刑罚规定的不足 | 第37-39页 |
| 6.1.1 证据犯罪刑罚中未体现“亲亲相隐”制度 | 第37-38页 |
| 6.1.2 罚金刑在证据犯罪适用范围过窄 | 第38-39页 |
| 6.2 证据犯罪刑罚规定的完善 | 第39-41页 |
| 6.2.1 在刑罚中增加“亲属相隐”减免刑罚的情形 | 第39-40页 |
| 6.2.2 增加罚金刑的适用 | 第40-41页 |
| 第7章 证据犯罪立法技术的不足及完善 | 第41-44页 |
| 7.1 立法技术的不足 | 第41-43页 |
| 7.1.1 证据犯罪适用的时间限定用语不统一 | 第41页 |
| 7.1.2 证据犯罪用语的不严谨 | 第41-42页 |
| 7.1.3 刑法与刑事诉讼法衔接不足 | 第42-43页 |
| 7.2 证据犯罪立法技术的完善 | 第43-44页 |
| 第8章 结语 | 第44-45页 |
| 致谢 | 第45-46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6-4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