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一般工业技术论文--工程材料学论文--特种结构材料论文

纳米铜导电墨水的研制
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目录第8-11页
Contents第11-14页
第一章 绪论第14-30页
    1.1 引言第14-15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纳米金属导电墨水的制备方法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纳米金属导电墨水的研究现状及应用第16-21页
    1.3 纳米导电墨水的分散方法及分散稳定性的研究第21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纳米铜导电墨水的分散方法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纳米流体的分散稳定性第22-25页
    1.4 纳米金属导电墨水的研究概况第25-29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纳米金属导电墨水的成份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纳米银导电墨水的制备第26-28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纳米铜导电墨水的研究第28-29页
    1.5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9-30页
第二章 材料的制备与实验方法第30-35页
    2.1 实验方案第30-31页
    2.2 分散介质的选择第31页
    2.3 实验试剂及仪器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实验试剂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实验仪器第31-32页
    2.4 样品的表征方法第32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X射线衍射(XRD)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透射电镜(TEM)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激光粒度仪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4.4 扫描电镜观察(SEM)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2.4.5 纳米铜胶体的粘度及表面张力检测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2.4.6 纳米铜胶体的pH值测试、Zeta(ζ)电位测试以及沉降实验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2.4.7 热重分析DSC-TG第34-35页
第三章 纳米铜胶体的制备及其分散稳定性的研究第35-73页
    3.1 实验制备原理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热力学分析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胶体制备反应历程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纳米铜胶体分散体系第36-37页
    3.2 分散剂CTAB对纳米铜胶体粒径大小、颗粒分布以及沉降稳定性的影响第37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实验方案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实验方法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39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小结第47-48页
    3.3 络合剂EDTA-2Na对纳米铜胶体粒径大小、颗粒分布以及沉淀稳定性的影响第48-5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实验方案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实验方法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49-5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小结第52页
    3.4 KOH的用量对纳米铜胶体粒径大小、颗粒分布以及沉降稳定性的影响第52-59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实验方案第52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实验方法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53-58页
        3.4.4 小结第58-59页
    3.5 反应温度对纳米铜胶体粒径大小、颗粒分布的影响分析第59-64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实验方案第59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实验方法第59页
        3.5.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59-64页
        3.5.4 小结第64页
    3.6 PVP对纳米铜胶体的粒径分布以及粒径大小的影响第64-71页
        3.6.1 实验方案第64-65页
        3.6.2 实验方法及现象第65-66页
        3.6.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66-71页
        3.6.4 小结第71页
    3.7 本章小结第71-73页
第四章 纳米铜导电墨水的合成及其表征第73-88页
    4.1 纳米铜导电墨水的复配第73-74页
    4.2 结果与讨论第74-8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纳米铜导电墨水粒径及其分散稳定性检测第74-7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纳米铜导电墨水的物理化学性能检测第77-7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纳米铜粉末形貌检测第78-7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纳米铜粉末的物相分析第79-8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5 纳米铜粉末及导电墨水的热重分析第81-8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6 烧结温度对纳米铜导电薄膜的形貌以及电阻率的影响第82-86页
    4.3 本章结论第86-88页
全文总结第88-90页
参考文献第90-96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96-98页
致谢第98页

论文共9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微波-Fenton法对络合态重金属与有机物的共去除研究
下一篇:热处理及拉伸工艺对聚丙烯微孔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