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--物理学论文--固体物理学论文--固体性质论文--光学性质论文--发光学论文

基于发光材料的温度探测新机制探索

摘要第5-7页
Abstract第7-9页
第1章 绪论第13-41页
    1.1 引言第13-14页
    1.2 稀土离子及稀土发光材料第14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稀土元素第14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稀土离子的发光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稀土发光材料第20-22页
    1.3 上转换发光第22-24页
    1.4 发光材料的表征手段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吸收光谱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激发光谱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发射光谱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1.4.4 荧光衰减曲线第26页
    1.5 基于物质光学响应的非接触式温度探测第26-33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基于峰值位置的温度探测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基于荧光强度比的温度探测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1.5.3 基于光谱线宽的温度探测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1.5.4 基于荧光强度的温度探测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1.5.5 基于荧光偏振各向异性的温度探测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1.5.6 基于荧光衰减寿命第32-33页
    1.6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第33-35页
    参考文献第35-41页
第2章 β-NaYF_4微晶玻璃中Ho~(3+)的热耦合能级荧光强度比测温第41-61页
    2.1 引言第41-4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研究背景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热耦合能级荧光强度比测温的原理第42-4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β-NaYF_4微晶玻璃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Ho~(3+)离子第45-46页
    2.2 制备与表征第46-4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熔融冷却法合成β-NaYF_4微晶玻璃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结构与形貌第47-49页
    2.3 Ho~(3+)的上转换发射光谱第49-53页
    2.4 热耦合荧光强度比测温研究第53-56页
    2.5 本章小结第56-58页
    参考文献第58-61页
第3章 LiAl_5O_8:Cr~(3+)的荧光衰减寿命用于温度探测第61-83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61-6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研究背景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三价Cr~(3+)离子的发光机理第62-6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LiAl_5O_8基质材料第64-65页
    3.2 LiAl_5O_8:Cr~(3+)粉末样品的制备方法与表征手段第65-6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燃烧法合成LiAl_5O_8:Cr~(3+)粉末样品第65-6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结构与形貌第66-68页
    3.3 LiAl_5O_8:Cr~(3+)的发光特性第68-7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第68-7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R_1线峰值强度和荧光衰减寿命与浓度依赖关系第70-72页
    3.4 LiAl_5O_8:Cr~(3+)温度特性第72-78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R_1线发射峰强度与温度依赖关系第72-73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R_1线峰值位置与温度依赖关系第73-74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R_1线荧光衰减寿命测温研究第74-78页
    3.5 晶体场强度以及Racah参数的计算第78页
    3.6 本章小结第78-80页
    参考文献第80-83页
第4章 Eu~(3+)离子的上升沿特征时间的温度特性研究第83-101页
    4.1 引言第83-8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研究背景第83-8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BaY_2ZnO_5基质材料第84-8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Eu~(3+)离子第85页
    4.2 制备与表征第85-8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高温固相法合成BaY_2ZnO_5:Eu~(3+)粉末样品第85-8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BaY_2ZnO_5结构第87-88页
    4.3 BaY_2ZnO_5的光学特性第88-9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激发和发射光谱第88-9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浓度依赖关系第90-93页
    4.4 Eu~(3+)的~5D_0能级的上升沿特征时间的温度依赖特性研究第93-96页
    4.5 本章小结第96-98页
    参考文献第98-101页
结论与展望第101-105页
致谢第105-107页
硕博连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107-108页

论文共10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量子密钥分配中后处理技术及诱骗态技术研究
下一篇:信任函数建模的认知不确定性数据分析与学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