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GIS与遥感的藉河示范区水土保持效益评价研究
| 致谢 | 第1-6页 |
| 摘要 | 第6-8页 |
| ABSTRACT | 第8-13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13-16页 |
| ·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| 第13-14页 |
| ·水土流失及其危害 | 第13页 |
| ·水土保持及其效益 | 第13-14页 |
| ·水土保持效益评价以及意义 | 第14页 |
| ·研究目标与内容 | 第14-15页 |
| ·难点与解决方案 | 第15页 |
| ·技术路线 | 第15-16页 |
|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进展 | 第16-23页 |
| ·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| 第16-18页 |
| ·国内效益评价指标 | 第16页 |
| ·国外的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| 第16页 |
| ·藉河示范区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| 第16-18页 |
| ·效益计算方法研究 | 第18-19页 |
| ·调水保土效益计算 | 第18页 |
| ·经济效益计算 | 第18-19页 |
| ·社会效益计算 | 第19页 |
| ·生态效益计算 | 第19页 |
| ·效益评价方法研究 | 第19-20页 |
| ·生态与环境效益评价 | 第19-20页 |
| ·社会经济指标对比分析 | 第20页 |
| ·综合指标计算与分析 | 第20页 |
| ·水土保持效益的尺度研究进展 | 第20-22页 |
| ·流域的空间尺度研究 | 第20-21页 |
| ·水保效益评价中时间尺度转换研究 | 第21页 |
| ·3S 的应用 | 第21-22页 |
| ·进展与不足 | 第22-23页 |
| 第三章 研究区与数据基础介绍 | 第23-26页 |
| ·研究区概况 | 第23-24页 |
| ·数据基础介绍 | 第24-25页 |
| ·研究方法介绍 | 第25-26页 |
| ·调水保土效益的评价方法 | 第25页 |
| ·其他效益的评价方法 | 第25-26页 |
| 第四章 藉河示范区水土保持效益影响因子时空变化 | 第26-45页 |
| ·降雨因子 | 第26-31页 |
| ·降雨量分析 | 第26-30页 |
| ·降雨侵蚀力研究 | 第30-31页 |
| ·植被因素 | 第31-35页 |
| ·NDVI 时间尺度转换 | 第32-33页 |
| ·叶面积指数 LAI | 第33-34页 |
| ·植被盖度 | 第34-35页 |
| ·地形因素 | 第35-37页 |
| ·土壤因素 | 第37-39页 |
| ·人为(土地利用、水土保持措施)因素 | 第39-45页 |
| ·土地利用 | 第39-40页 |
| ·植被覆盖与管理因子(B) | 第40-42页 |
| ·工程措施因子(E) | 第42-43页 |
| ·耕作措施因子(T) | 第43-45页 |
| 第五章 调水保土效益的估算分析 | 第45-58页 |
| ·研究方法介绍 | 第45-47页 |
| ·水利部土壤侵蚀评价标准 | 第45-46页 |
| ·中国土壤流失方程(CSLE) | 第46页 |
| ·区域水土流失模型概况 | 第46-47页 |
| ·保土调水量计算结果分析 | 第47-55页 |
| ·基于水利部土壤侵蚀标准的保土分析 | 第47-49页 |
| ·基于中国土壤流失方程的保土量估算 | 第49-51页 |
| ·基于区域水土流失模型的保土调水量估算 | 第51-55页 |
| ·评价结果合理性分析 | 第55-58页 |
| ·基于中国土壤流失方程(CSLE)的合理性分析 | 第56-57页 |
| ·基于区域土壤侵蚀模型(RESEM)的合理性分析 | 第57-58页 |
| 第六章 区域水土保持效益评价研究 | 第58-69页 |
| ·基于CSLE 的保土价值评价方法 | 第58-61页 |
| ·保持土壤量评价 | 第58-59页 |
| ·保持土壤价值评价方法 | 第59-60页 |
| ·保土效益评价 | 第60-61页 |
| ·调水价值评价方法 | 第61-62页 |
| ·水土保持措施的附加价值 | 第62-68页 |
| ·物质生产价值评价方法 | 第62-64页 |
| ·固碳释氧价值评价方法 | 第64-66页 |
| ·净化大气价值评价方法 | 第66-68页 |
| ·水土保持效益分析 | 第68-69页 |
| 第七章 主要结论 | 第69-72页 |
| ·本研究主要结果 | 第69-70页 |
| ·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及影响因子数据库的建立 | 第69页 |
| ·藉河示范区 NDVI 时间尺度变化结果分析 | 第69页 |
| ·藉河示范区土壤侵蚀动态分析 | 第69-70页 |
| ·水土保持效益评价的方法探讨及应用 | 第70页 |
| ·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| 第70-72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2-79页 |
| 作者简介 | 第7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