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1.绪论 | 第10-15页 |
1.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1.1 选题背景 | 第10页 |
1.1.2 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2 研究内容与方法 | 第11-13页 |
1.2.1 本文的研究内容 | 第11-12页 |
1.2.2 本文的研究方法 | 第12-13页 |
1.2.3 本文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| 第13页 |
1.3 本文主要观点、创新与不足之处 | 第13-15页 |
1.3.1 本文的主要观点 | 第13-14页 |
1.3.2 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 | 第14-15页 |
1.3.3 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 | 第15页 |
2.文献回顾与理论概述 | 第15-29页 |
2.1 国内外文献回顾 | 第15-22页 |
2.1.1 国外文献回顾 | 第15-18页 |
2.1.2 国内文献回顾 | 第18-21页 |
2.1.3 研究述评 | 第21-22页 |
2.2 中国经济新常态 | 第22-24页 |
2.2.1 经济新常态概述 | 第22-23页 |
2.2.2 中国经济新常态主要特征 | 第23-24页 |
2.3 金融结构与经济发展 | 第24-26页 |
2.3.1 金融结构理论 | 第24-25页 |
2.3.2 实体经济概述 | 第25-26页 |
2.4 金融资源与金融效率 | 第26-29页 |
2.4.1 金融资源 | 第26-28页 |
2.4.2 金融效率 | 第28-29页 |
3.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现状考察 | 第29-42页 |
3.1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运行机制 | 第29-30页 |
3.1.1 间接融资 | 第29-30页 |
3.1.2 直接融资 | 第30页 |
3.1.3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内在机制 | 第30页 |
3.2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主要成绩 | 第30-35页 |
3.2.1 资金供给充足,促进经济较快增长 | 第31页 |
3.2.2 金融结构改善,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| 第31-34页 |
3.2.3 金融机构多元化发展增强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| 第34-35页 |
3.3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| 第35-42页 |
3.3.1 金融结构失衡导致金融“不能”有效服务实体经济 | 第35-37页 |
3.3.2 金融资源“不想”服务实体经济 | 第37-39页 |
3.3.3 产能过剩加重导致资金“不敢”服务实体经济 | 第39-41页 |
3.3.4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效率下降 | 第41-42页 |
4.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效率测度 | 第42-57页 |
4.1 效率测度方法的选择 | 第42-46页 |
4.1.1 效率测度的主要方法 | 第42页 |
4.1.2 数据包络分析(DEA)简介 | 第42-44页 |
4.1.3 SBM方向性距离函数效率测度方法简介 | 第44-45页 |
4.1.4 SBM-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法简介 | 第45-46页 |
4.2 指标选取与数据处理 | 第46-48页 |
4.2.1 投入与产出指标选取 | 第46-47页 |
4.2.2 数据来源及处理 | 第47-48页 |
4.3 效率测度实证分析 | 第48-57页 |
4.3.1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无效率值测度 | 第49-52页 |
4.3.2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全要素生产率测度 | 第52-55页 |
4.3.3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区域效率差异性和收敛性 | 第55-57页 |
5.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| 第57-73页 |
5.1 实证分析方法的选择 | 第57-59页 |
5.1.1Tobit模型简介 | 第57-58页 |
5.1.2 可行广义最小二乘估计法(FGLS) | 第58-59页 |
5.2 相关假设 | 第59-61页 |
5.2.1 政府金融集权度越高,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越低 | 第59-60页 |
5.2.2 银行垄断程度越高,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效率越低 | 第60页 |
5.2.3 直接融资比重越高,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越高 | 第60-61页 |
5.2.4 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越高,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越高 | 第61页 |
5.3 模型构建 | 第61-65页 |
5.3.1 因变量的选择与设置 | 第61-62页 |
5.3.2 自变量的选取与设置 | 第62-63页 |
5.3.3 控制变量选取与设置 | 第63-64页 |
5.3.4 面板回归模型的构建 | 第64-65页 |
5.4 面板数据来源与相关处理 | 第65-66页 |
5.4.1 数据的来源与描述性统计 | 第65页 |
5.4.2 数据的技术性处理 | 第65-66页 |
5.5 面板数据实证分析 | 第66-72页 |
5.5.1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无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| 第66-68页 |
5.5.2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| 第68-70页 |
5.5.3 效率影响因素的区域差异性分析 | 第70-71页 |
5.5.4 稳健性检验 | 第71-72页 |
5.6 假设验证与结论分析 | 第72-73页 |
6.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效率的对策研究 | 第73-77页 |
6.1 弱化政府金融集权度,强化市场配置金融资源能力 | 第73页 |
6.1.1 降低中央政府金融集权度 | 第73页 |
6.1.2 强化市场配置金融资源的能力 | 第73页 |
6.2 扩大债券股票融资规模,提高直接融资规模比重 | 第73-74页 |
6.2.1 降低各类债券发行门槛 | 第73-74页 |
6.2.2 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 | 第74页 |
6.3 推动银行业协调发展,抑制资金“脱实向虚” | 第74-75页 |
6.3.1 提高中小商业银行市场份额 | 第74-75页 |
6.3.2 抑制资金“脱实向虚” | 第75页 |
6.4 淘汰金融资源冗余,处置银行不良贷款 | 第75-77页 |
6.4.1 淘汰冗余金融资源 | 第75-76页 |
6.4.2 处置银行不良贷款余额 | 第76-77页 |
6.5 提升普惠金融水平,改善金融生态环境 | 第77页 |
6.5.1 提升普惠金融发展的广度与深度 | 第77页 |
6.5.2 修正普惠金融发展的形式化 | 第77页 |
7 研究结论与展望 | 第77-80页 |
7.1 研究结论总结 | 第77-78页 |
7.2 本文研究展望 | 第78-8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0-86页 |
致谢 | 第86-87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其他科研情况 | 第8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