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化学工业论文--制药化学工业论文--一般性问题论文--基础理论论文

新型激酶抑制剂分子的3D-QSAR,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页
第1章 计算化学理论背景第11-17页
    1.1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第11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定量构效关系研究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分子对接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分子动力学模拟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1.4 结合自由能计算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1.5 虚拟筛选第15页
    1.2 计算平台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软件平台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硬件平台第16页
    1.3 主要研究工作第16-17页
第2章 吡咯并嘧啶衍生物作为新型蛋白酪氨酸JAK3激酶抑制剂的理论计算研究第17-46页
    2.1 研究背景第17-18页
    2.2 方法与数据第18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数据集第18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分子模建和分子叠合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CoMFA和CoMSIA模型建立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分子对接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5 分子动力学模拟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6 结合自由能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7 虚拟筛选第25页
    2.3 结果与讨论第25-4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3D-QSAR模型的可靠性第25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3D-QSAR模型的三维等值图分析第29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分子对接结果第33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设计新分子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5 分子动力学模拟分析第37-4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6 自由结合能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7 虚拟筛选第43-44页
    2.4 小结第44-46页
第3章 新型甲基苯-N-烷基衍生物作为SH2域激酶抑制剂的分子设计研究第46-59页
    3.1 SH2简介第46页
    3.2 计算方法第46-5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数据集第46-5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分子结构构建与叠合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CoMFA模型和CoMSIA模型建立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分子对接模拟第52页
    3.3 结果与讨论第52-5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3D-QSAR模型的统计结果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3D-QSAR模型的三维等值图分析第53-5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分子对接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设计新的抑制剂分子第57-58页
    3.4 小结第58-59页
第4章 结论第59-60页
参考文献第60-69页
致谢第69-70页
攻读学位期间所开展的科研项目和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0页

论文共7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稀土硼酸盐发光材料的可控合成及性能研究
下一篇:基于信息化学物质的检疫性小蠹与长小蠹引诱剂的研发与应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