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子海图无损数字水印技术研究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20页 |
1.1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| 第10页 |
1.2 电子海图概述 | 第10-12页 |
1.2.1 电子海图相关概念 | 第11页 |
1.2.2 电子海图相关国际标准 | 第11-12页 |
1.3 数字水印概述 | 第12-15页 |
1.3.1 数字水印相关概念 | 第12-15页 |
1.3.2 无损数字水印技术概述 | 第15页 |
1.4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5-18页 |
1.4.1 电子海图研究现状 | 第15-16页 |
1.4.2 无损数字水印研究现状 | 第16-18页 |
1.5 论文的主要内容与结构安排 | 第18-20页 |
第2章 S-57电子海图数字水印基本原理 | 第20-30页 |
2.1 S-57标准概述 | 第20-21页 |
2.2 S-57海图理论数据模型 | 第21-22页 |
2.3 电子海图内容特征模型 | 第22-28页 |
2.3.1 电子海图的数据结构 | 第22-24页 |
2.3.2 电子海图的文件结构 | 第24-26页 |
2.3.3 电子海图的内容特征模型 | 第26-28页 |
2.4 基于内容特征的电子海图无损水印基本思想 | 第28-29页 |
2.4.1 电子海图无损水印框架模型 | 第28页 |
2.4.2 电子海图无损水印信息嵌入位置分析 | 第28-29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29-30页 |
第3章 基于空间特征的可逆水印算法研究 | 第30-40页 |
3.1 电子海图的操作特性 | 第30-31页 |
3.2 可逆水印算法概述 | 第31-32页 |
3.3 基于空间特征的结点选取策略 | 第32-36页 |
3.3.1 电子海图的空间演化过程 | 第32-34页 |
3.3.2 目标结点选取策略 | 第34-36页 |
3.4 可逆水印算法的实现过程 | 第36-39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39-40页 |
第4章 基于属性特征的无损水印算法研究 | 第40-48页 |
4.1 无损数字水印算法的研究基础 | 第40-42页 |
4.1.1 水印算法无损性能分析 | 第40-41页 |
4.1.2 电子海图属性特征信息描述 | 第41-42页 |
4.2 基于梯度算法的零比特动态无损水印实现方法 | 第42-44页 |
4.2.1 算法设计方案概述 | 第42页 |
4.2.2 零比特数字水印技术 | 第42-43页 |
4.2.3 基于梯度算法的结点选取策略 | 第43-44页 |
4.3 零比特水印算法实现过程 | 第44-46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46-48页 |
第5章 实验验证与对比分析 | 第48-54页 |
5.1 实验环境与数据 | 第48页 |
5.2 实验验证与分析 | 第48-52页 |
5.2.1 鲁棒性测试与分析 | 第48-50页 |
5.2.2 安全性分析 | 第50页 |
5.2.3 隐藏容量分析 | 第50页 |
5.2.4 不可见性分析 | 第50-51页 |
5.2.5 内容无损性分析 | 第51页 |
5.2.6 坐标系转换分析 | 第51-52页 |
5.3 算法总体评价 | 第52-53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53-54页 |
结论 | 第54-5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6-60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| 第60-62页 |
致谢 | 第6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