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一、绪论 | 第9-16页 |
(一) 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9-10页 |
(二)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4页 |
1.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2页 |
2.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2-14页 |
3.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| 第14页 |
(三)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| 第14-16页 |
1. 研究思路 | 第14页 |
2. 研究方法 | 第14-15页 |
3. 可行性分析 | 第15-16页 |
二、相关概念和理论 | 第16-20页 |
(一) 相关概念 | 第16-18页 |
1. 派驻检察室 | 第16页 |
2. 城中村集体资产 | 第16-17页 |
3. 城中村集体资产管理 | 第17-18页 |
4. 农村基层组织人员 | 第18页 |
(二) 相关理论 | 第18-20页 |
1. 产权理论 | 第18页 |
2. 集体所有制理论 | 第18-19页 |
3. 寻租理论 | 第19页 |
4. 派驻检察室相关理论 | 第19-20页 |
三、检察机关派驻检察室的发展历程与运行现状 | 第20-29页 |
(一) 派驻检察室的发展历程 | 第20-22页 |
1. 各自探索时期 | 第20页 |
2. 快速发展时期 | 第20-21页 |
3. 撤销整顿时期 | 第21页 |
4. 重新探索时期 | 第21-22页 |
(二) 派驻检察室的建设、运行现状 | 第22-25页 |
1. 全国派驻检察室建设、运行概况 | 第22页 |
2. 山东省派驻检察室建设、运行概况 | 第22-23页 |
3. 泰安市检察系统派驻检察室建设、运行概况 | 第23-25页 |
(三) 泰山区检察院派驻检察室的运行情况 | 第25-29页 |
1. 定期召开不同主题座谈会 | 第25页 |
2. 重视村“两委”换届工作 | 第25-26页 |
3. 定期开展廉政教育活动 | 第26-27页 |
4. 开展入户走访调查活动 | 第27页 |
5. 监督惠农资金管理情况 | 第27-28页 |
6. 介入民政系统低保环节 | 第28-29页 |
四、职务犯罪侵害城中村集体资产的现状及案例分析 | 第29-41页 |
(一) 涉城中村集体资产职务犯罪的总体情况、特征及预防难点 | 第29-32页 |
1. 泰山区城中村基层组织人员职务犯罪总体情况 | 第29页 |
2. 城中村职务犯罪案件特征分析 | 第29-31页 |
3. 检察室设立前涉城中村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难点 | 第31-32页 |
(二) 泰山区城中村改造中职务犯罪案例 | 第32-35页 |
1. 五马Z村改造案例 | 第32-34页 |
2. 泰山区S村窝案案例 | 第34-35页 |
(三) 泰山区城中村基层组织人员职务犯罪分析 | 第35-41页 |
1. 五马Z村案例分析 | 第35-36页 |
2. S村案例分析 | 第36-37页 |
3. 涉城中村集体资产职务犯罪的常用手段分析 | 第37-39页 |
4. 涉城中村集体资产职务犯罪成因分析 | 第39-41页 |
五、派驻检察室在城中村集体资产保护中发挥的作用 | 第41-52页 |
(一) 城中村集体资产管理的产生、发展及存在的问题 | 第41-44页 |
1. 城中村集体资产管理的产生和发展 | 第41-43页 |
2. 当前城中村集体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| 第43-44页 |
(二) 派驻检察室在城中村集体资产保护中发挥的作用 | 第44-45页 |
1. 实现基层权利监督的均衡 | 第44页 |
2. 降低基层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的工作量 | 第44-45页 |
3. 保障国家惠农政策的落实 | 第45页 |
4. 充分调动群众参与职务犯罪预防 | 第45页 |
(三) 派驻检察室参与城中村职务犯罪预防的可行性分析 | 第45-48页 |
1. 积极争取政府支持,保障建设顺利进行 | 第46页 |
2. 强化硬件配备,注重人才倾斜 | 第46页 |
3. 出台规范性文件,确保工作运行顺畅 | 第46-47页 |
4. 不同检察室不同侧重点,形成检察地域特点 | 第47页 |
5. 持续关注民生问题,广泛收集社情民意 | 第47-48页 |
6. 开展职务犯罪预防,有效净化发展环境 | 第48页 |
7. 立足业务对接,向自侦部门移送案件线索 | 第48页 |
(四) 派驻检察室开展城中村职务犯罪预防的路径选择 | 第48-52页 |
1. 强化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对接 | 第48-49页 |
2. 形成有效的职务犯罪预防网络体系 | 第49页 |
3. 开展基层党员干部警示教育和法制宣传 | 第49页 |
4. 坚持深入基层走访调研 | 第49-50页 |
5. 提升基层预防实效性 | 第50页 |
6. 创建预防监督机制 | 第50-5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2-54页 |
致谢 | 第5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