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地下建筑论文--区域规划、城乡规划论文--区域规划论文--中国区域规划论文--农村乡镇规划论文

有机更新理念下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设计研究--以李方村为例

摘要第6-7页
Abstract第7页
第一章 绪论第11-19页
    1.1 研究的背景、目的和意义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研究背景第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研究目的第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研究意义第11-12页
    1.2 国内相关研究动态第12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内研究动态第12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外相关研究动态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有机更新理论相关研究动态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国内外研究小结第15-16页
    1.3 研究方法第16页
    1.4 论文研究框架第16-19页
第二章 相关概念、案例与理念分析第19-29页
    2.1 传统村落的概念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古村落、历史文化名村与传统村落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传统村落的概念界定与内涵延伸第19页
    2.2 传统村落案例分析第19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广东梅县茶山村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水田乡湾子苗寨村第21-23页
    2.3 其他保护与开发案例分析第23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——安徽宏村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历史名镇名村——云南束河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历史街区——上海新天地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小结第25-26页
    2.4 “有机更新”理念的认知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“有机”的含义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相关学科中的“有机”思想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“有机更新”思想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2.4.4 有机更新理念的本质第27页
    2.5 小结第27-29页
第三章 传统村落的“有机性”第29-37页
    3.1 传统村落的“有机性”认知第29页
    3.2 传统村落的秩序第29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传统村落的选址与格局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传统村落的肌理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传统村落的村落空间第31-32页
    3.3 影响村落秩序的因素第32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风水文化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宗制礼法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非物质文化第33-35页
    3.4 传统村落的秩序“退化”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社会原因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经济原因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李方村村民的认知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3.4.4 旅游因素的影响第36页
    3.5 小结第36-37页
第四章 有机更新理念下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第37-49页
    4.1 传统村落现状的思辨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传统村落与现代化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传统村落的发展与文化传承第37-38页
    4.2 与村落相适应的“有机更新”第38-39页
    4.3 策略构建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村域环境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公建节点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传统民居第40-41页
    4.4 主要策略分析第41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村落肌理、格局的调适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村落街巷空间的保护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人居环境的整体提升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4.4.4 民居更新与改造第42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4.5 非物质文化与文化展示第47页
    4.5 小结第47-49页
第五章 实例探索:李方村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第49-83页
    5.1 前期调研与分析第49-57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李方村的基本概况第49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物质空间第49-53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非物质文化第53-56页
        5.1.4 基础设施现状第56页
        5.1.5 李方村现状问题小结第56-57页
    5.2 李方村的保护与发展规划第57-6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村落保护及具体规划第57-6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村落发展规划第62-69页
    5.3 村落更新设计第69-8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非物质文化空间展示第69-73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民居改造与更新第73-82页
    5.4 小结第82-83页
第六章 结语第83-85页
致谢第85-87页
参考文献第87-89页
附录A: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第89-91页
附录B:图片索引第91-93页
附录C:表格索引第93-95页
附录D:李方村民居测绘第95-96页

论文共9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大小柴胡汤“加减味”和郁金方“君臣佐使”的系统药理学研究
下一篇:BIM技术在大型公共建筑机电安装工程中的应用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