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天文学、地球科学论文--矿床学论文--矿床分类论文--燃料矿床论文--石油、天然气论文

东营凹陷古近系泥页岩储层特征研究

摘要第5-7页
Abstract第7-8页
第一章 引言第12-22页
    1.1 课题来源及研究意义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课题来源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研究意义第12-13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第13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页岩气研究现状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泥页岩储层特征研究第14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存在问题第19页
    1.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9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内容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技术路线图第21-22页
第二章 地质概况第22-26页
    2.1 区域位置第22页
    2.2 地层发育特征第22-23页
    2.3 构造发育特征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构造特征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构造演化特征第24页
    2.4 沉积特征第24-26页
第三章 储层岩石学特征第26-34页
    3.1 矿物组成特征第26-30页
    3.2 泥页岩岩相类型第30-34页
第四章 烃源岩有机地化特征第34-38页
    4.1 有机质丰度第34-35页
    4.2 有机质类型第35-36页
    4.3 有机质成熟度第36-38页
第五章 储集空间特征第38-46页
    5.1 基质孔隙类型第38-42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有机质孔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粒间孔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晶间孔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5.1.4 粒内孔第41-42页
    5.2 泥页岩裂缝类型第42-4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构造缝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异常高压缝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层间缝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矿物收缩缝第44-45页
    5.3 泥页岩物性特征第45-46页
第六章 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第46-70页
    6.1 孔隙的比表面积和体积第46-52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高压压汞法第46-48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氮气吸附法第48-50页
        6.1.3 二氧化碳吸附法第50-52页
    6.2 孔隙大小分布第52-55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氮气吸附法和高压压汞法第52-55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二氧化碳吸附法第55页
    6.3 孔隙形态第55-61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高压压汞法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氮气吸附法第57-61页
    6.4 泥页岩孔隙发育的控制因素第61-66页
        6.4.1 有机质第61-63页
        6.4.2 粘土矿物和石英第63-66页
    6.5 甲烷等温吸附实验第66-70页
        6.5.1 吸附气含量第66-68页
        6.5.2 吸附气含量的影响因素第68-70页
第七章 储层脆性特征及成岩作用第70-79页
    7.1 泥页岩脆性定性评价第70-72页
    7.2 泥页岩脆性定量计算第72-75页
        7.2.1 弹性参数法第72-73页
        7.2.2 矿物组分法第73-75页
    7.3 成岩作用特征第75-79页
        7.3.1 压实作用第75页
        7.3.2 溶蚀作用第75-76页
        7.3.3 胶结作用第76-77页
        7.3.4 重结晶作用第77页
        7.3.5 粘土矿物转化作用第77-78页
        7.3.6 有机质热演化作用第78-79页
第八章 岩相划分第79-87页
    8.1 岩相的储层特征第79-84页
        8.1.1 纹层状灰质泥岩第79-80页
        8.1.2 纹层状泥质灰岩第80-81页
        8.1.3 块状泥质灰岩第81-82页
        8.1.4 块状泥岩第82页
        8.1.5 层状粉砂质泥岩第82-83页
        8.1.6 块状粉砂质泥岩第83-84页
    8.2 岩相分类第84-87页
结论与认识第87-89页
参考文献第89-94页
学术成果第94-95页
致谢第95页

论文共9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辽河坳陷雷家地区致密油成藏特征研究
下一篇:春风油田石炭系火成岩储层测井评价方法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