光伏组件工程解析模型及最大功率点跟踪研究
摘要 | 第8-9页 |
ABSTRACT | 第9-10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15页 |
1.1 引言 | 第11页 |
1.2 光伏发电 | 第11-14页 |
1.3 本文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| 第14-15页 |
第二章 光伏电池 | 第15-23页 |
2.1 发电原理 | 第15-16页 |
2.2 材料分类 | 第16-17页 |
2.2.1 晶体硅光伏电池 | 第16-17页 |
2.2.2 非晶硅光伏电池 | 第17页 |
2.2.3 多元化合物光伏电池 | 第17页 |
2.3 仿真模型 | 第17-21页 |
2.3.1 物理模型 | 第18-20页 |
2.3.2 数学模型 | 第20-21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21-23页 |
第三章 光伏组件工程解析模型 | 第23-38页 |
3.1 输入参数的求取 | 第23-24页 |
3.2 模型建构 | 第24-29页 |
3.2.1 实际测试条件下物理参数的解析计算 | 第25-26页 |
3.2.2 任意环境下物理参数的修正 | 第26-27页 |
3.2.3 任意环境下输出特性的解析计算 | 第27-29页 |
3.3 实验验证 | 第29-36页 |
3.3.1 输出特性实际测量系统 | 第29-32页 |
3.3.2 模型输入参数量值的实测 | 第32-33页 |
3.3.3 典型室外环境下的验证 | 第33-34页 |
3.3.4 数据分析 | 第34-36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36-38页 |
第四章 光伏组件最大功率点跟踪 | 第38-57页 |
4.1 输出特性研究 | 第38-46页 |
4.1.1 光照强度的影响 | 第38-41页 |
4.1.2 电池温度的影响 | 第41-44页 |
4.1.3 光照强度和电池温度的共同影响 | 第44-46页 |
4.2 算法研究 | 第46-49页 |
4.2.1 自寻优算法 | 第46-48页 |
4.2.2 非自寻优算法 | 第48-49页 |
4.3 基于工程解析模型的综合算法设计 | 第49-54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54-57页 |
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57-59页 |
5.1 结论 | 第57-58页 |
5.2 展望 | 第58-59页 |
附录 | 第59-6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2-66页 |
致谢 | 第66-67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67-68页 |
附件 | 第6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