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绪论 | 第11-16页 |
(一) 本选题的研究缘起及意义 | 第11-12页 |
(二) 本选题的研究现状 | 第12-15页 |
1.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2-14页 |
2.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4-15页 |
(三) 本选题的创新之处 | 第15-16页 |
一、新疆概述 | 第16-22页 |
(一) 中外交通的要道 | 第16-17页 |
1. 地理位置的特殊性 | 第16-17页 |
2. 历史上中外联系的重要通道 | 第17页 |
(二) 各方争夺的要地 | 第17-20页 |
1. 帝国主义争夺的势力范围 | 第18页 |
2. 苏联、共产国际的战略要地 | 第18-19页 |
3. 国共两党看重之地 | 第19-20页 |
(三) 新疆与中央政府 | 第20-22页 |
二、联共(布)、共产国际与新疆 | 第22-34页 |
(一) 盛世才主政新疆之前的苏新关系 | 第22-23页 |
1. 杨增新时期 | 第22-23页 |
2. 金树仁时期 | 第23页 |
(二) 联共(布)、共产国际与盛世才关系的建立及发展 | 第23-27页 |
1. 背景 | 第23-25页 |
2. 良好发展 | 第25-27页 |
(三) 联共(布)、共产国际与盛世才关系的破裂 | 第27-33页 |
1. 破裂原因 | 第27-28页 |
2. 破裂过程 | 第28-33页 |
(四) 新疆因素的影响 | 第33-34页 |
三、国民政府与新疆 | 第34-43页 |
(一) 国民政府与盛世才主政之前的新疆 | 第34-35页 |
(二) 国民政府与盛世才主政时期的新疆 | 第35-41页 |
1. 新疆对国民政府的“离心”期 | 第35-38页 |
2. 新疆与国民政府的合作期 | 第38-40页 |
3. 新疆对国民政府的“向心”期 | 第40-41页 |
(三) 新疆因素的影响 | 第41-43页 |
四、共产党与新疆 | 第43-56页 |
(一) 关系的建立 | 第43-44页 |
1. 背景 | 第43页 |
2. 建立过程 | 第43-44页 |
(二) 关系的发展 | 第44-51页 |
1. 中共人员在新疆开展工作 | 第44-46页 |
2. 新疆八路军办事处的重要作用 | 第46-49页 |
3. 新疆为中共培养人才、建设疗养院提供场所 | 第49-50页 |
4. 盛世才积极支援延安 | 第50-51页 |
(三) 关系破裂 | 第51-55页 |
1. 破裂原因 | 第51-52页 |
2. 破裂过程 | 第52-55页 |
(四) 新疆因素的影响 | 第55-56页 |
结语 | 第56-5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9-64页 |
附录 | 第64-65页 |
致谢 | 第65页 |